在充分了解期刊、编者、读者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后,作者就可以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在论文撰写和投稿过程中采取一些相应的调整,从而有利于稿件的顺利发表、及时发表、在较好的期刊发表。本文罗列了一些能提高投稿成功率的实用经验,并对一些与投稿命中率关系密切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文章的署名。
如前一章所述,作者及其单位的地位和学术水平高,对期刊的学术声誉会有好的作用,所以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学历、高职称、学术权威的作者有好感,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编辑对作者文章的信任度。外籍作者的论文更是学术期刊所特别追求的,因为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高级追求,国外作者数是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之一。文献计量研究还发现,学术水平高的论文一般合作者较多,这在自然科学领域更为明显。所以,论文具有一定数量的合作者是好事。
期刊一般不喜欢只有一个作者的论文,合作者太多当然也不合适,一是影响排版,同时也有不合理挂名的嫌疑。所以,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与学术权威、名人、外籍人士合作并署名论文,将有利于论文的录用。
2.标注基金项目。
只要有可能沾上基金项目的边,就应该标注该基金项目。一般来说,基金项目的标注是皆大欢喜的事,单位需要它,期刊需要它,基金项目本身也希望自己的项目能多产出论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参考文献着录问题
多用所投稿期刊发表的文献作为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该期刊最近2年内发表的文献,因为这样做可以提高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是:
影响因子 =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综述你的引用会使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提高,期刊编者当然高兴。而引用2年以前的文献,则可增加该刊被引用的总次数,这也是期刊所需要的。
4.针对相关期刊和相关栏目投稿。
有些作者抱怨说,自己的论文质量并不差,但屡屡遭受退稿。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选刊不准,或者你的文章在体裁等方面很难被归到该期刊的某一类型,或不配该刊所设置的栏目。所以,首先要根据本章第一节中有关了解期刊的内容,选准欲投稿的期刊,同时应寻找那些有适合你论文的栏目的期刊。如果能深入研究期刊的风格和特殊要求,则更能投期刊之所好。总之,适合的期刊和栏目、迎合期刊编者的写作风格和规范,都将对稿件的录用起到良好作用。
5.使编者和审稿者省心的稿件有利于录用。
作者撰稿前,要认真研究期刊的特色和风格。必须认真阅读该刊的撰稿投稿须知,以便充分了解编辑部对稿件的各种要求。最好能找到该刊最近出版的刊物,阅读类似的文章,这样更能领会该刊的选稿特征和编辑风格。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好自己的稿子,使风格尽量与所投刊物一致。这样的稿件编辑和审稿人看得顺眼,有利于他们产生好感。
论文在形式、排版、图表制作、英文摘要译写水平等方面都符合期刊要求的稿件也比较容易被录用。因为这样的稿件编辑处理起来比较省心,这首先赢得了编辑的印象分,所以作者必须认真准备稿件,应严格按照所投期刊的同类范文细致制作稿件。同样,让审稿者省心的稿件也有利于通过专家审稿关。所以在撰写论文和投稿时,要考虑到审稿专家的需要。首先要考虑到审者可能会提出的疑问,你的稿件中最好能解答这种疑问,如果正文中不便给出太多的细节,可以用附录或附件的方式随文送出。良好的稿件外观(较大的行距、清晰的打印稿等)、美观大方的图表排版、详细的背景信息或资料链接等都体现对编者和审者的尊重,这些都将有利于稿件通过专家审稿和最终被录用。
6.写好投稿说明信。
寄送稿件时附上一封简单明了的说明信,简介一下论文的背景、创新点及其意义,并给出详细联系方式。如果论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应当向编辑指出。期刊一般需要抢先发表新观点、新进展、新技术等,你的提醒对期刊和读者都是有好处的。其他有利于打动编辑的信息也可以附上,但要注意简明扼要、措辞得体。提供有用信息的投稿信也是对编辑尊重的一种体现,能给编辑以良好的初步印象。有许多作者在投稿时,除寄送论文稿件外只字不提,尤其在用电子邮件投稿时,在邮件正文中一字全无的投稿邮件并不少见。这种投稿的态度,有可能给人以冷漠、傲慢的印象,在逻辑上也不合情理,因为收件人也可以这样理解:你是寄来了一篇供我参考的文献,或者你是发错了邮件,而且,在垃圾邮件猖撅的今天,这样的邮件还有可能被当成垃圾邮件而直接删除。
7.适时与编辑部沟通。
投稿后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询问稿件处理情况,同时可以沟通信息,解决一些疑问,这样有利于加强编辑对你的印象。然而,这样的询问要注意时间,不能投稿不久就询问稿件处理进展,还要注意询问方式和通话技巧,要以沟通的角度、谦虚的态度、有亲和力的语气来进行。
一般说来,编辑部是希望与作者保持联系与沟通的,尤其是对优质稿源的作者。然而,由于作者人数多,过多的、不必要的联系会增加编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所以与编辑的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形下联系编辑比较适合:
(1)在寄送稿件的同时,给编辑部写一封短信,简明扼要地说明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或实用意义,以及其他有利于文章发表的背景情况,也可提示哪些地方需要编辑重点关注等。对于那些有重大创新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需要抢先发表的等等情况,也应随稿说明,这样便于引起编辑部的重视,可考虑优先处理。
(2)稿件邮寄出后,周左右,或电子邮件发出后,-2个工作日后,可以询问稿件是否收到。不管你是否已经收到收稿回执,你可以利用这一借口与编辑部通话,也可利用这一机会与编辑部进行适当的沟通。
(3)在接近期刊通常稿件处理周期时,可以电话询问稿件处理情况。
除了上述时期外,一般不要过多地打扰编辑部,尤其在投稿不久便经常询问稿件录用与否,这会使编辑心烦,那些本来正在考虑是否要进入下一处理程序的稿件,由于你的反复催问,编辑也许会在初审阶段就做出退稿决定,或者使那些本来可用作后备的稿件而被提前决定退稿。
8.提供各种详细联系方式。
及时沟通非常重要。由于工作节奏加快,通讯习惯改变,编辑在处理稿件时经常采用高效率的电话、E-mail等途径随时与作者、审稿者沟通。编辑所遇到的有些问题,如果能与作者及时沟通,也许三言两语便可解决,但往往有些作者没有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致使编辑难以及时解决该稿件的问题。这时,编辑可能有2种选择:一是通过信件与作者联系,当取得联系后再处理;二是退稿了事。实际上,由于现在学术期刊的稿件较多,编辑的工作量已经很大,有多少编辑会避轻就重地选择第一种处理方式?即使采取了第一种选择,也大大延长了稿件处理和发表的时间,这对作者和期刊均不利。所以,作者应当提供联系信息,包括电话(最好是手机)、QQ.MSN.E-mail等。并且,为了便于编辑的工作,要在各种可能有用的地方标上这些信息,如打印稿的首页页眉、电子邮件、信封上等,免得编辑需要时到处寻找。
9.选准一个期刊反复投稿。
对于一个撰稿新手,开始投稿不可能一帆风顺,退稿是经常的事。
这时,作者最好首先突破一个期刊,可以采取“以情动人”的策略,集中向某一个期刊反复投稿,作者的诚意在一定程度上会赢得编辑部的同情和关注。在多次反复投稿的同时,对于退稿,作者还可以投向其他期刊。为了统筹安排投稿,一般应先向稿件处理周期短的期刊投稿,先向水平高的期刊投稿,先向能发挥自己稿件最大作用的期刊投稿。对于退稿,经过修改后可以投向其他期刊。但不要一次给同一家期刊投多篇稿件,而应该一次只投一篇稿。如果一次投多篇稿,即使稿件质量都好,一般也可能只录用其中质量较高的一篇。对于作者的多篇论文,应当分别投向不同的相关刊物,如果不被录用,可交换论文和期刊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