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材料的增加对原先的材料印象的淡化程度也与日俱增,所以要整理材料,将其分类,便于回忆。本文以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为例说明这一过程(若是使用资料卡片亦可类似处理)。
一、思考性阅读
收集好材料,脑海中一定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将其录人计算机,印象会进一步加深。在适当的时候,打开计算机进行阅读,可将零碎的资料联系起来。
二、按子文件夹分类
在经常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将相面关联的资料放在一个了文件夹下,可以写出它的小论点,作为该子文件夹的名称,照此方法可声生多个子文件夹。比如说要写一篇题为“高考模式改革研究”的毕业论文,不妨在“资源管理”中建立一个名为“高多模式改革研究”的子文件夹,在材料阅读、整理过程中,在所设的子文件夹内再设“高考改革的教育及社会背景子文件夹1、”高考及其模式改革的现实要求子文件夹2“、”高教改革多种模式分析子文件夹3“…有关高考的竞争的演变(1955年。1962年,1979年、1995年高中华业生数及同年招生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学工作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索质的影响)家庭对考生的高考压力素质教育的提出与高考应试等资料,数据可以形成单独文件(即文章片断)存放在子文件夹1,也可以在子文件夹1内再设下一级子文件夹,分类存放。经过考虑、类推,就容易归纳出中心论点,创新思维往往就隐含在对资料的分类比较、整理之中。
三、增补与删除
对材料进行阅读分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考的过程。名称不妥的子文件夹可以更名,存放错的材料可以调整缺乏的材料可以补充,无关的材料或者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可在删除后放人回收站。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对材料的梳理。比较、提炼、分析,以期做到:
真实性 -- 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例,是客观的、必然的
代表性 -- 属于典型的事实,足以揭示事物本质属性
新颖性 -- 新鲜有说服力的事例,使人看后有面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