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西班牙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设计之美, 美于其古朴庄严的建筑材料、雄伟浩大的建筑造型, 美于其美学与工程学的巧妙构思。作为古罗马历史文化古迹闻名于世, 堪称艺术典范。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之美, 被赋予“天堂之门”的美称。
关键词: 赛戈维亚; 古罗马; 高架引水桥; 材料; 造型;
一、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历史渊源
赛戈维亚是一座古老而又精致的小城, 它位于卡斯蒂亚-昂莱自治区赛戈维亚省。其街道、房屋以及邻近的城镇布局都展现出复杂的历史现实, 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教引水桥始建于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 距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 是赛戈维亚的标志性建筑。引水桥由2.04万块石块堆砌而成, 共由166个圆拱构成, 128根石柱支撑, 长728米, 高30.25米。它与阿尔卡萨城堡、主教坐堂并称赛戈维亚三大名胜古迹。
罗马起于山丘之上, 由于台伯河河床卑低, 致使日常取水极其不便, 罗马城陈旧的供水系统无法满足居民日常供水, 同时帝国境内地势险要之处水源无法满足军事津要。因此, Vespasiano和Trajano国王在位期间为了将18公里以外的阿塞贝塔河水直接引进城内, 从而修建了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罗马建筑师和水利工程师巧妙地结合赛戈维亚的地势特点而设计, 将河水引向地势较高的城市区域。引水桥的工作原理简单巧妙, 首先利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拱门将河水引入名为“Caseron”的水槽中, 河水经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渠, 纵横山谷, 直通罗马, 从而把水引向城市之中。引水到达城市之后, 被注入三个巨大的储水库, 其一被引向公共引水喷泉, 其二与公共浴室相连, 其三为特权阶层而准备。
公元1世纪至2世纪, 罗马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活水可供使用, 相比中世纪时期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迹。罗马工程师以此类单纯的使命作为支点, 便将宏大的美学与工程学完美糅合, 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体, 原理相同的引水桥遗址坐落于西南欧全境, 不断地佐证着罗马工程师的勤劳与聪颖。
二、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建筑材料之美
建筑材料是塑造建筑的物质基础, 古往今来, 材料的表现形式不断地丰富。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 建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躲避风雨或是野兽的侵袭, 往往是就地取材, 而在荒野之中最为广泛的材料便是土和木。但以土和木为材料的建筑最大的缺陷是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蚀, 不够坚固。伴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砖石耐腐蚀, 能够抵御时间考验的特性, 迎合了西方宗教中永恒的思想。因此, 坚固的砖石结构逐渐替代了土木结构。
源自瓜达拉马山的土黄色花岗岩是赛戈维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便由此类花岗岩堆砌而成。根据史料记载, 其建造过程中未曾使用一丝一毫类似于水泥等灰浆类物质勾缝, 却无比坚固, 相较现在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更加经济便捷。花岗岩作为较为常见的石料之一, 具备多重优势。其一, 花岗岩品种繁多, 色彩丰富, 其成分比例的不同会促使花色和纹理各异, 蕴藏史前文明却又不乏现代的时尚质感, 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其二, 花岗岩源于自然, 超越自然, 其结构致密, 抗压强度高, 吸水率低, 表面硬度大, 化学稳定性好的自然属性, 促使其具有经久耐用, 易于维护的优势。其三, 花岗岩是高贵典雅的象征, 众多古建筑遗迹均采用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例如, 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三、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建筑造型之美
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建筑造型是以石材构筑的拱门, 共有三层, 每层均是一个接一个的拱状桥洞, 共计166个拱门。在罗马人尚未发明拱结构以前, 他们便掌握了其结构和施工原理,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拱结构的出现是一次革命性的创举。早期, 拱被搭建在一个半圆形的木构支撑架上, 因为拱的跨度部分是悬空的, 没有合拢到到最后一块“钥匙石” (拱最中心的一块石头, 受力的中心) 之前, 木架结构是不能去掉的。“钥匙石”的作用是负责把拱上部受到的力传递到拱的两边, 从而使拱可以支撑更多的重量。
结合赛戈维亚优良的地基条件, 泥石结构的高架引水桥具备多重优势。引水桥分为三层, 每一层的结构设计都具备相应的作用。首先, 引水桥的底层是由6个相同的拱构成, 每个拱的拱顶又分别有4个相同的拱, 从而促使引水桥更加的坚固, 来抵御水流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其次, 引水桥的中间层是由11个相同的拱构成, 每个拱的拱顶又分别有3三个相同的拱, 其中主流经过的拱相较其相邻的拱宽24.5米, 以此增加河水的流量, 缓解河流的冲击力。最后, 引水桥顶层共由35个相同的拱构成, 每个拱的拱顶又分别有一个拱, 这一层拱的数量相对更多, 同时拱与拱之间的间隔较短, 以此来减少在此高度上风对引水桥的作用力。
四、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文化内涵
维特鲁威是古罗马杰出的建筑理论家, 他在着作《建筑十书》中归纳和总结了建筑的基本原则, 即“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理论性的概括。从这些词汇中不难发现, 古罗马建筑依旧沿袭古希腊建筑所具备的和谐、完美、崇高的艺术风格, 然而“合宜以及经济”的标签, 又显然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 向为了世俗的人意发展的体现。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作为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水利工程体系, 不仅展现了罗马帝国雄厚的国力, 开启了桥梁技术发展的新纪元。同时, 其共性的设计方式, 在浩然的力学和艺术学上都取得了极大地创新与突破, 节省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西方桥梁建筑的发展史中占据崇高的地位, 为世人所公认。
参考文献:
[1]范庆华.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材料表现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 2015, 24 (06) :75-76.
[2]康楠.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对比研究——以古罗马共和盛期和雅典卫城的建筑为例[J].艺术科技, 2014, 27 (01)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