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代写本科论文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土木工程论文 > 建筑论文 >
探讨当代乡村建设过程中材料运用的趋势与运用的模式
发布时间:2019-10-15

摘要

  中国的乡村建设是我国近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较为独特的研究领域,其面临着当代中国乡村体制变革与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双倍压力,波及范围广泛,发展历程曲折。在当前以政府新农村建设为主导的建设浪潮中,我国当代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前乡村建设主要是以模拟城市建设方式来快速推进城镇化,为追求建设速度盲目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导致当代乡村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砖材、混凝土等材料建设的房屋。这种材料运用方式忽视了地域文化、环境需求,割裂了乡村发展文脉,也让传统的乡土肌理与乡村特色荡然无存。

  面对当代乡村建设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回归到建筑本体性的视角中来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进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前工业时代,对于乡村建筑材料的选用遵循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建立起了建筑材料与乡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天然联系。同时,乡村建筑的主要特征也是通过建筑材料所外化表现出来的。而当代乡村建设中材料与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被割裂了,使得乡村建设缺少了文脉与乡村特色。面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材料认知为基础对当代乡村建设实践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期对未来的乡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收集了大量的中国当代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并从材料的建构表达、面饰表达与非物质性表达三个方面对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典型案例展开讨论与分析,总结出当代乡村建设中材料运用的特征。基于对材料表达“真实性”的探讨,在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中的材料表达应该符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同时通过现代技术的介入,拓展材料的建造方式。材料的饰面属性不断得到强化,材料丰富的质感肌理,辅以现代精湛的材料加工工艺,使得材料展现出物性的光辉。在文化属性方面,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中材料运用多以唤起怀旧体验、场所精神、地域文化为主要原则,重在体现出乡村建筑的时间性与地点性。通过对大量乡村建设实践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的材料使用策略进行总结,提出材料的具体设计策略。文章最后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材料的运用趋势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出当代乡村建设过程中材料运用的趋势与运用的模式。

  通过材料认知角度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总结出当代乡村建设中材料运用策略与运用趋势。在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中,应当采用适宜的建设材料,不固守于传统材料,但也不盲目追求现代材料,以期提高材料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整合度,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建筑。

  关键词:材料;当代;乡村建筑;设计策略

乡村

Abstract

  China's rural construction is a more unique research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ecent modernization. It is faced with the double pressure brought by the reform of rural system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 has a wide range, an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s tortuous. In the current wave of construction led by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but there are also deeper problems. The current rural construction is mainly to simulate the city construction mode to promote the rapid urbanization, but ignored the problem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mode of life of the country concerned, leading to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needs and administrative construction mode can not fit the villagers, also let the local tex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raditional all gone.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rural architectur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ontology. In the pre industrial age, for the selection of village building materials will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local materials, establish a unique natural connection betw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rural natural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features of rural buildings are also manifes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herefore, this paper selects materials as the research focu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practice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hoping to be beneficial for the future rural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This paper has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typical cases of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from three aspects: material structure, decorative properties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applicat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authenticity of materials, the material express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should conform to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expand the way of material construction through modern technology. The decoration property of materials i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The texture of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the exquisite workmanship of modern material processing, make materials emit the brilliance of physical property. In terms of cultural attributes,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mainly focuses on nostalgia, place spirit and regional culture, which focuses on the timeliness and locality of rural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cases, the material use strategy of contemporary rur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summarized. Four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he authenticity strategy of material expression, the coherence strategy of material application, the appropriateness strategy of material construction mode, and the ecological strategy of material application.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rethink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rur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ummarize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ec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cogni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rur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build a building that can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rural society in China. In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we should apply materials appropriately, treat the authenticity of material expression dialectically,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degree of material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onstruction, and build a rural architec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Key Words: Material; Contemporary; Rural building; Design Strategy

目录
 

  引言

  本论文选题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旅游开发下乡村聚落的演变特征研究》(基金号:1700-842115);《加强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研究》(基金号:1700-042012);以及辽宁省人文百项重点课题;《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基金号:2014lslzddykt-04)。基金及课题通过介绍当下乡村建设特征,实地调研并归纳总结,提出适用于中国未来发展乡村建设思路。

  研究将对大量当代乡村建筑的优秀实践进行解读,访问当下乡村建筑领域的优秀建筑师,第一时间掌握设计的一手资料,整理、归纳、总结相关设计思想、手法。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当代乡村建设的现状、界定了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对国内外乡村建设方向、材料方向的研究做了文献综述,阐述了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

  第二章“材料与当代乡村建设实践概述”首先对材料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明确了材料的基本定义、材料的三重属性以及材料表达的真实性,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当代建筑师乡村建筑实践研究进行分类,并以具体实践案例按照相应类型,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客观、整体汇总。总结其实践的普遍特征,并探讨乡建的本质诉求。

  第三章“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案例研究”主要从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在典型的乡村建设案例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与解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传统材料演绎新形式,现代材料表达乡土性。第四章“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中材料运用策略研究”基于第三章对于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案例的深入解读,系统的总结出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材料运用的策略,包括材料的建构表达、面饰表达与非物质性表达三个方面,以期能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有所裨益。

  第五章“结论”基于上述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当代乡建中材料运用的整体趋势与模式,为未来的当代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为本论文的结论及相关参考文献。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当代乡村建设的困境

  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发展历史上最广泛的城市化浪潮,城市化浪潮的到来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活与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乡村建设经历了一个多元的、混杂的、被建筑师忽视的年代,我国乡村建筑开始了一个“大简化”的过程。这一时代的乡村建设多数将乡村视为衰败和落后的地区,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单一的模拟城市建设方式,以前各地的特色建筑样式与建设材料全部被方盒式房子与瓷砖所代替,乡村被强行建设成排列整齐而又缺乏地域特色的“城市小区”.由于传统城镇化忽视乡村特色的建设方式,乡村传统的建筑形式、建设手法、建筑景观等不断消解,传统乡村所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正逐渐失去所依赖的根基。

  随着乡村建筑缺乏特色、建筑材料运用千篇一律等问题的不断显现,我国政府积极反思了乡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式。当代乡村建设应该以当地农户的需求为核心,新建建筑延续当地村庄原有的建筑文脉与肌理,保留原有村庄风貌。同时,随着国家政策、政府层面对于乡村建设的引导,很多建筑师也将目光投射于乡村建设中,为当代乡村建设提供了科学性指导。

  1.1.2乡村建筑中材料运用方式的探索

  随着国家政府层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重视,不少建筑师个人或者团体也开始了面向乡村建设实践的探索。而在乡村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如何通过材料的合理运用来保留乡村建设文脉。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开始对乡村建筑所运用的传统材料进行技术输出,提升传统材料性能,并合理运用现代材料,使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充分发挥其特色与长处,以延续乡村文脉为目的进行当代乡村建设实践。对乡村建设中材料运用进行探索的建筑师最初以高校教师为主,如清华大学李晓东设计的玉湖完小便充分运用了当地的木材与石材。这些乡村建筑实践对于合理运用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有着指导性意义。之后随着乡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不少小型的独立事务所也开始在乡村建设中进行着材料运用方式的探索。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标准营造、TAO迹建筑事务所、李晓东工作室、北京二五二九建筑工作室、山水秀建筑事务所等。除专业建筑从业者之外,很多社会环保人士、企业家、艺术家等也开始探索乡村建设中材料运用方法,如民间环保志愿者任卫中运用生土材料与木材进行的“生态屋”建造实践等。这些个人或团体的参与为乡村建设中材料的运用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的乡村建设实践更关注于如何合理运用建筑材料来达到经济性与环保性的统一,延续传统建筑文脉。不同于政府引导下的乡村建设中一刀切的全部采用更易建设的现代材料的建设模式,这些团体在乡村建设的材料运用方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1.1.3建筑形态中材料表现

  趋势的逐渐兴起建筑以其所在的基地与环境为产生基础,以材料为表达载体,产生特定的空间与形式。可以看出材料是构成建筑存在的基础所在,是建筑形式表达的载体,因而材料运用问题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建筑变革,都依赖于材料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如今,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性能不断提升,种类更为多样。随之产生的是建筑师们更加清晰的意识到建筑材料并不仅仅单纯的用于建筑的建设过程,更重要的是其本身也能够成为一种表现对象。不同的材料所能构筑的建筑形象往往千差万别。材料表现,无论是侧重其表皮化趋势,抑或是其生态性能、经济性能等其它方面,已经成为一种愈发明显的设计趋势。在当代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材料的自身性能,挖掘材料表现力的更多可能性,最大程度体现建筑创作意图,已经成为当今乡村建筑设计中的新的设计趋势。

  1.2研究范围界定及研究内容

  1.2.1研究范围界定

  (1)界定地点---乡村本次研究的地点界定在“乡村”,但本文所探讨的“乡村”并不是指行政区划所指的乡村,而是指笼统的乡、镇、村这种县级以下的、远离城市的、发展滞后的地区。这些地区从行政区划上讲可能部分属于城市范畴,但是其建设水平与城市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本次论文所探讨的“乡村”范畴指的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乡村”.以“乡村”范畴为基础,本文中所研究的“乡村建筑”是指位于本文所界定的“乡村”地区的建筑。区别于城市建筑,本文所探讨的乡村建筑主要是采用了当地特色材料与施工工艺,并由当地的农民亲自建造的、体现了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

  (2)界定建筑类型---乡镇(村庄)住宅及公共建筑对于乡村建筑类型的界定,中国建筑学会网站于2012年8月29日公开评选“建筑设计奖”,相对于过去的评选奖项项目而言,此次专为乡村建筑增设定了奖项,“建筑设计奖(乡村建筑)申报及评审附则”规定了乡村建筑的申报范围:①乡村住宅建筑设计。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乡)和村庄的单元式多层住宅、联排式及院落式低层住宅;②乡村公共建筑设计。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乡)和村庄的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医院、办公楼、文化中心、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以及车站码头等建筑;③镇(乡)、村庄的街道、主要出入口、镇(乡)村中心以及其它重要节点的建筑景观设计。1显而易见,官方界定乡村建筑类型既包括乡镇和村庄的住宅,又包括乡镇和村庄的公共建筑。

  (3)界定时间---当代我国早期乡村建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早期代表为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当时乡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复兴乡村社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90年代市场经济确立,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城市化进程。2006年政府倡导建设新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乡村涌现出众多实验性建筑。本文所研究的“当代乡村建筑”特指2004年以来所建设的乡村建筑。

  1.2.2研究内容

  本文从材料运用的角度出发,主要对中国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创作进行调查研究,对当代乡村建筑创作在材料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求总结出一套中国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材料使用策略的方法论。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①关于材料的基本问题研究。分析材料的基本定义,同时分析总结材料的三重属性,包括其结构属性、表面属性、文化属性,并在后文以材料的三重属性为基础对当代乡村建设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②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项目特征分析与解读。统计近年里影响较大的建筑评比中的乡村建筑设计作品,并统计分析其区域特征、项目类型、建设方式、项目性质,总结归纳当代乡村建筑实践现象的共性,同时使论文案例内容丰富,具有时效性和说服力。③基于材料的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项目研究。基于上文对于材料的三重属性分析,从材料的建造逻辑与构造理性、材料的表面感知与饰面原则、材料的文化属性与象征意义三方面对当代乡村建筑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解读,试图归纳其材料应用策略。

  ④当代乡村建筑设计材料使用策略的方法论。通过第三部分对于当代乡村建筑实践案例的分析解读,总结归纳出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材料使用策略,以期对于当代乡村建筑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⑤基于材料视角下对中国当代乡村建筑设计的反思。

  1.3已有的研究与文献综述

  1.3.1国外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欠发达地区建设情况与我国的乡村建设有一定差异。国外欠发达地区建设方式虽然不能提供现成的参考模式,但某些成功的建设经验仍能给我国的乡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上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对乡村建设进行理论研究。伯纳德·鲁尔道夫斯基(BernardRudolfsky)举办了乡土建筑主题展览并出版了同名着作《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拉普普特(AmosRapoport)在《住屋形式与文化》一书中对乡土建筑的过程性与渐进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将乡土建筑分为“工业化前的乡土建筑”和“现代的乡土建筑”两类1.保罗·奥利弗(PaulOliver)对乡土建筑进行了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并出版着作《世界乡土百科全书》。林赛·阿斯奎斯(LindsayAsquith)对奥利弗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拓展,更加重视乡土建筑的可持续性、重视工匠的技艺与地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乡土建筑所受到的乡村社会的影响,并出版着作《21世纪的乡土建筑研究--理论、教育及其实践》。托弗·亚历山大着有着作《建筑模式语言》、《住宅制造》等。他反对“地产开发”及“政府统建”,而极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建设方法和模式,指出该方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人们的价值与他们自身合二为一的人类进程,体现了进程过程中带来的骄傲和幸福感。在乡村建设实践方面,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HassanFathy)成绩最为突出,他致力于集聚公众力量,引导村民参与设计自建房屋。此外,在乡村建设实践方面,还有诸多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他们大多来自欠发达地区,力求通过低技术、低成本来进行乡村建设。

  1.3.2国内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20世纪30年代,营造学社开始了中国传统民居的记录和研究工作,这是我国最早的进行的乡村建筑的研究活动。在这之后,1937年梁漱溟先生出版了《乡村建设理论》。这是我国最早的乡村建设理论书籍。这本书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深入分析乡村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原因,试图从体制上解决乡村建筑的发展。但是在乡村建筑本身的建设方面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及方法。1949年之后,政府层面对于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持批判态度,乡村建设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至八十年代之后,社会政治环境趋于稳定,经济亦有所发展,一些高校团体开始对乡村建设进行研究,此时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主要针对经济发达、交通相对便利的乡村地区的建设进行研究。以陈志华为代表的清华大学乡土建筑研究组出版了《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婺源县乡土建筑》等一系列关于中国乡村建筑的书籍,为后期发展、修复当地传统的乡村建筑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1981年阿卡汗建筑奖专家委员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合作组织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的居住建设问题。之后,同济大学彭震伟教授结合乡村建设实际发表了《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和案例》课题研究成果,文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思路。

  2006年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建筑设计再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建筑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广泛参与乡村的建设活动。对于乡村建筑设计最为关注的当数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大师。代表人物有张轲、刘家琨、张永和、张雷、李晓东、顾大庆、华黎、董功、王辉、李兴刚、谢英俊、林君翰等杰出建筑师。如台湾以谢英俊为主的乡村建筑工作室在乡村利用轻钢结构建设了一系列房屋并提出了“协力造屋、互为主体”“永续建筑”等营建理念;刘家琨提出了“本土建筑”理论,提出针对特定的限制条件“适地”的解决问题,合理利用当地传统技术与材料,尊重场地环境进行建筑设计。详见图1.7.随着乡村建设实践如火如荼的发展,一些期刊杂志也开始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评论和分析。《时代建筑》杂志2007年第四期以“新乡村建筑”为主题,系统讨论与研究了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实践。《世界建筑》杂志2015年第二期制作了“上山下乡”专辑,报道近年中国代表性的乡村建设实践。《城市环境设计》杂志2015年第6+7月刊以“建在乡村·乡村建筑”为主题。其中,周榕教授撰文指出了当代乡建面临的问题和桎梏,以“乡建三题”对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举措与意义进行了反思。

  清华大学乡土建筑研究组出版了《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婺源县乡土建筑》等一系列关于中国乡村建筑的书籍,为后期发展、修复当地传统的乡村建筑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1981年阿卡汗建筑奖专家委员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合作组织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的居住建设问题。之后,同济大学彭震伟教授结合乡村建设实际发表了《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和案例》课题研究成果,文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思路。2006年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建筑设计再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建筑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广泛参与乡村的建设活动。对于乡村建筑设计最为关注的当数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大师。代表人物有张轲、刘家琨、张永和、张雷、李晓东、顾大庆、华黎、董功、王辉、李兴刚、谢英俊、林君翰等杰出建筑师。如台湾以谢英俊为主的乡村建筑工作室在乡村利用轻钢结构建设了一系列房屋并提出了“协力造屋、互为主体”“永续建筑”等营建理念;刘家琨提出了“本土建筑”理论,提出针对特定的限制条件“适地”的解决问题,合理利用当地传统技术与材料,尊重场地环境进行建筑设计。

  详见图1.7.随着乡村建设实践如火如荼的发展,一些期刊杂志也开始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评论和分析。《时代建筑》杂志2007年第四期以“新乡村建筑”为主题,系统讨论与研究了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实践。《世界建筑》杂志2015年第二期制作了“上山下乡”专辑,报道近年中国代表性的乡村建设实践。《城市环境设计》杂志2015年第6+7月刊以“建在乡村·乡村建筑”为主题。其中,周榕教授撰文指出了当代乡建面临的问题和桎梏,以“乡建三题”对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举措与意义进行了反思。的清华大学乡土建筑研究组出版了《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婺源县乡土建筑》等一系列关于中国乡村建筑的书籍,为后期发展、修复当地传统的乡村建筑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1981年阿卡汗建筑奖专家委员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合作组织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的居住建设问题。

  之后,同济大学彭震伟教授结合乡村建设实际发表了《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和案例》课题研究成果,文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思路。2006年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建筑设计再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建筑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广泛参与乡村的建设活动。对于乡村建筑设计最为关注的当数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大师。代表人物有张轲、刘家琨、张永和、张雷、李晓东、顾大庆、华黎、董功、王辉、李兴刚、谢英俊、林君翰等杰出建筑师。如台湾以谢英俊为主的乡村建筑工作室在乡村利用轻钢结构建设了一系列房屋并提出了“协力造屋、互为主体”“永续建筑”等营建理念;刘家琨提出了“本土建筑”理论,提出针对特定的限制条件“适地”的解决问题,合理利用当地传统技术与材料,尊重场地环境进行建筑设计。详见图1.7.随着乡村建设实践如火如荼的发展,一些期刊杂志也开始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评论和分析。《时代建筑》杂志2007年第四期以“新乡村建筑”为主题,系统讨论与研究了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实践。《世界建筑》杂志2015年第二期制作了“上山下乡”专辑,报道近年中国代表性的乡村建设实践。《城市环境设计》杂志2015年第6+7月刊以“建在乡村·乡村建筑”为主题。其中,周榕教授撰文指出了当代乡建面临的问题和桎梏,以“乡建三题”对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举措与意义进行了反思。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3.3国外材料方向的研究综述
  1.3.4国内材料方向的研究综述

  1.4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意义
  1.5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研究方法
  1.5.2研究框架

  2材料与当代乡村建设实践概述
  2.1材料相关概念辨析
  2.1.1材料的基本定义
  2.1.2材料的物质属性与非物质属性
  2.1.3材料表达的真实性

  2.2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现象解读
  2.2.1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参与者
  2.2.2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地域分布
  2.2.3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项目功能类型
  2.3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的材料运用特征
  2.3.1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中材料运用现状与问题
  2.3.2当代乡建中常用传统建筑材料的特性分析
  2.4本章小结

  3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案例研究
  3.1传统材料演绎新形式
  3.1.1当代乡建中砖材应用案例
  3.1.2当代乡建中生土应用案例
  3.1.3当代乡建中木材应用案例
  3.1.4当代乡建中石材应用案例
  3.1.5当代乡建中竹材应用案例
  3.2现代材料表达乡土性
  3.2.1当代乡建中混凝土应用案例
  3.2.2当代乡建中钢材应用案例
  3.3本章小结

  4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中材料运用策略研究
  4.1当代乡建中材料的现代建构表达
  4.1.1当代乡建中材料的加工方式更新
  4.1.2当代乡建中材料的建筑构造更新
  4.1.3当代乡建中材料的建造技术更新
  4.1.4当代乡建中材料的应用方式重构

  4.2当代乡建中材料的面饰表达
  4.2.1当代乡建中材料的质感呈现
  4.2.2当代乡建中材料的肌理呈现
  4.2.3当代乡建中材料的透明性表达
  4.2.4当代乡建中材料的真实性表达
  4.3当代乡建中材料的非物质性表达
  4.3.1当代乡建中材料的地域性表达
  4.3.2当代乡建中材料的符号性演绎
  4.3.3当代乡建中材料的经济性体现
  4.3.4当代乡建中材料的生态性体现
  4.4本章小结

结论

  通过对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的诸多案例研究,我们分析总结了材料在建构表达、面饰表达、非物质性表达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手法与运用策略。除了材料运用的具体手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总结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中材料运用策略与现代应用手法的整体趋势与模式。这些宏观的发展趋势能为我们在当代乡建中的材料运用提供方向与引导。总体而言,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中材料的应用体现着以下趋势。

  (一)当代乡建中传统材料使用的表皮化趋势

  随着中国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保暖、挡风等单纯的物理性能上,而更加注重建筑的美感。众多的当代乡村建筑都呈现出“骨架+表皮”的建构特征。而传统材料由于其自身物理性能难以满足现代建设需求,开始更多的作为建筑的围护材料出现在建筑表皮上。传统材料作为建筑表皮出现可以看成是设计师采用的“避短”的策略。这种处理手法既规避了传统材料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实现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通过新材料、新结构体系的引入,使传统材料在表皮的呈现上有更多的表现力。设计师在运用传统材料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探索了传统材料表达的新的可能性。设计师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切入点上。第一个是对传统材料的质感、性能、肌理等物质性特征进行创新性表达。第二个是设计新型构造节点。创新性的发展与使用传统材料,为当代乡村建筑的表皮表现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二)当代乡建中传统与现代材料结合运用趋势

  纵览本文设计的诸多当代乡建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材料已经较少的作为单一的建筑材料出现。传统材料更多的是与现代建筑材料结合出现。在这种组合模式中,现代材料多作为承重结构出现,而传统材料则多为围护结构即上文提及的传统材料的表皮化趋势。传统与现代材料结合运用,即赋予了传统材料现代的勃勃生机,又使新材料与传统材料得以优势互补,共同表达了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的新时代本土化特征。传统材料运用于围护结构中,演绎了传统材料的优势。首先是独特的文化基因。传统材料的运用已有几千年历史,具有文化基金,这是现代建筑材料难以企及的。在诸多乡村建设实践案例中表达传统材料时更加注重其文化性表达。其次,传统材料的优势还体现在天然的经济生态性能上。传统材料大多造价低廉、运输成本低,同时利用合适的当地材料,辅以当地适宜的建造技术,往往能够以较为低廉的建设成本获得良好的建筑效果。而现代材料运用于承重结构,则较好的发挥了现代材料的物理性能优势。现代材料结构属性强、耐久性好,能够弥补传统材料防火性能差、耐久性差等缺陷。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

  (三)当代乡建中材料运用观念的更新与转变

  在乡村建设初期,很多设计师盲目追求并不明确的“传统”,照搬照抄传统建筑形式,忽略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征而盲目大量的使用传统材料,这种对于传统的继承是没有意义的。在新的建设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对于乡村建设中材料的运用开始持有辩证观点。在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建造技术与建筑艺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去粗取精,批判的运用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在有扬弃的继承传统材料观念的基础上,设计师还树立了当代的材料观念,不再囿于传统材料的盲目运用之中。在当代乡村建设中,诸多参与乡建的设计师本着尊重科学的原则,遵从建筑的结构与构造逻辑,不再仅仅追求某种传统的处理手法或形式符号,而是基于自身对于传统的理解创新乡村建设中材料的表达方式,创造了多样的材料表达可能性。

  (四)小结材料是表达建筑文化的载体。

  当代乡村建筑对于材料的选用应该采取一种多方位、复合化的方式,既立足当下,立足地域,又能实现材料的创新性应用与发展,实现乡村建筑现代化。通过批判性的继承、创新性的使用、诗意地建造,实现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理性选择。在古代与现代、诗意与理性、观念与实用之间,走出一条当代乡建材料运用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

对应分类:
版权所有:大学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822745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