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一方面与办刊水平有关,另一方面更与国家的科技水平有直接的联系。90年代以前,我国科技期刊主管部门对期刊数量的发展关注较多,那时期刊质量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对科技期刊及其论文的质量评价没有稳定的定量指标作为依据。1987年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到199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出版了第一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从此,以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指标为基础的期刊评价体系被逐步建立起来。这对促使我国科技期刊及其科技论文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作用。
期刊学术质量评价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以下几个:
总被引频次:所评价期刊历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其他期刊和期刊本身引用的总次数,这一指标显示该期刊在科学交流中被利用和受重视的程度。
影响因子:所评价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二般情况下,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扩散因子: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期刊真实影响力的学术指标,它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具体意义为该期刊当年被引100次所涉及的期刊数。计算公式为:
引用刊数: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它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
即年指标:它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是该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计算公式为:
期刊被引用半衰期: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一般半衰期长的期刊比短的期刊其学术影响更深远一些。
地区分布数:指被评价期刊刊登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按全国30个省(市)计。这是一个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及全国影响力大小的指标。
它引总引比:在被评价期刊的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主要表征期刊在科技交流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基金论文比:被评价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所占的比例。一般基金论文比高的期刊学术水平较高。
国际论文比:被评价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海外作者发表的论文所占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指标。
平均引文率:指被评价期刊中平均每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这是衡量论文吸收外部科学信息能力的指标。
目前对我国科技期刊进行长期连续的定量分析评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它们的基本方法相同,但在样本范围、统计指标设置等方面有所差异,从而导致统计结果相互之间存在系统差异。所以,对于不同版本的统计指标,是不可以相互比较的。
下面对此三种版本的引证报告作一简单介绍。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该期刊引证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他们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选刊最为严格,他们综合考虑同行专家评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期刊文献的国内外显示度等因素,2003年入选期刊为1576种。这些期刊基本包含了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看见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评价方法有单一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两种。单一指标评价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这两个指标对期刊进行评价。综合指标评价是在建立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求出期刊综合指标值,以此值为最后依据对期刊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排序。
该引证报告中涉及的统计项目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即年指标、自引率、它引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
由于该引证报告所引用的统计样本期刊数量相对其他两种引证报告要少,所以各项统计指标值一般比较小。因此,这一评价系统得出的值不能与其他评价系统得出的值简单相比,但这并不影响在本评价系统内期刊之间的横向比较。
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该期刊引证报告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制作推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是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6000余种统计源期刊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对其中学术性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经统计分析后编制而成的一部综合性跨学科大型科学文献计量年报。内容包括:①来源期刊刊名字顺总表;②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他引总引比、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被引半衰期等主要科学文献引证指标;③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表;④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⑤各个类目的文献计量指标平均值统计总表。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有别于其他“引证报告”的主要特色在于它的“综合性”和“同类相聚,同级相比”的原则。“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大样本(近6000种)、多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林医药)的学术期刊规范引文为数据源,实现文理综合跨学科期刊引文的交叉引用统计。其“同类相聚,同级相比”
原则表现在,近6000种统计期刊源在5大专辑251个类目下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两个重要文献计量指标分类排序,体现了不同学科、不同级别期刊群体的合理聚类和公正评价。
该引证报告提供的主要统计信息有:期刊源信息、期刊总引文量、载文量、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引证报告、被引报告等。
3、《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
该期刊引证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它是以万方数据一一数字化期刊群为基础,以我国正式出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5600多种中文期刊(包括英文版期刊)为统计源期刊,对全部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分项切分、规范化处理和有效链接,经统计分析后编制而成。其统计项目有7项期刊被引指标和4项期刊来源指标。期刊被引指标是: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它引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期刊来源指标是:来源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
与前2种期刊引证报告相比,《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所得出的影响因子值一般显着高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所给出的值,但比《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可能稍为低些。该引证报告把期刊的各评价指标按专业分类比较,这样可以引导人们进行合理有效的比较,引导人们不要在没有可比性的期刊之间作比较,从而避免得出不合理或错误的结论。
在世界上,中国的科技期刊事业起步较晚,同时也是因为语言隔阂,使中文科技期刊较难在国际上广泛推广。在20世纪后期以前,中国的科技期刊极少能进入国际着名期刊数据库和检索系统,20世纪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的科技交流日益广泛,在科技期刊的语言方面,英文的使用也日益广泛,使用范围扩大,从而使我们的科技期刊越来越多地加入了一些着名国际期刊检索系统和数据库。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2003年在中国四千多种科技期刊中,被《科学引文索引》(即“SCI”)收录的有63种期刊,包含35685篇论文,排名世界第8位;被《工程索引》(即“EI”)收录的期刊有,种,包含,8578篇论文,排名世界第3位;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即“ISTP”)收录的文献有10263篇,列世界第6。到2004年,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已升至70种,被SCI、EI和ISTP三大国际着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达到111356篇,比上一年增长19.3%,在全世界排名第5位。同时期,中国的科技期刊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着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收录(即“中文核心期刊”)的有,500多种;与其配套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和发布,它所发布的期刊质量评价指标是国内目前最权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反映在科技期刊及其论文的学术水平上,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统计,期刊的平均基金论文比例从2000年的60320篇上升至2004年的114339篇,年平均递增17.33%。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从2002年的0.294上升至2004年的0.386,同期的基金论文比例由0.36提高到0.41,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逐年缩短,国际影响也日益加大。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科技期刊质量在逐步提高,特别是一批精品科技期刊正在快速成长,有些已经进入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行列。
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已过度看重“SCI”、 “EI”源期刊,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有的把在“SCI”、 “E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获得博士学位和高级技术职称的必要条件,有的给发表这类论文的作者以经济和荣誉奖励等,结果使大量优质稿源流向国外期刊。这一方面是对国内优秀期刊的一种歧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水平的提高。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国内的科技学术期刊会进一步加强英语的使用,开办英文版的期刊将显着增加;与此同时,对论文和期刊质量的评价会逐渐趋于理性,主要看重期刊的影响因子等统计指标,而相对淡化对“SCI”、 “EI”源期刊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