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代写本科论文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软件工程论文 >
环境风险系统对区域环境风险问题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5

系统分析师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九篇:环境风险系统对区域环境风险问题的作用研究

  摘要:通过阐述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及内涵, 对区域环境风险进行系统解析, 从风险源强度、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和环境风险控制机制三大方面展开论述, 并进一步给出区域环境风险控制区划分指标体系,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今后解决此类区域环境风险问题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区域; 环境风险; 系统解析; 指标;

  Analysi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system and establishment of indicator system

  Zhou Jing Jia Yajuan Guo Xiaotong

  Baotou C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Baotou City Emission Trading Center)

  Abstract:

  By explaining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and discusses i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ntensity of risk sources, the vulner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risk accept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risk control, and further gives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control zones, hoping that it can be used to analyze such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problems for relevant staff.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Keyword:

  Region; Environmental risk; System analysis; Indicators;

环境风险系统

  区域环境风险是指在区域开发活动过程中, 在人为活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引发的, 区域空间尺度上, 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质量等造成严重危害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环境风险评价是区域环境风险相对大小的排序过程, 是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的在于客观地揭示区域内及区域之间环境风险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并根据区域环境风险分布的规律, 按照区域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结构、功能及特点划分等级, 确定环境风险管理的优先管理顺序, 实现环境风险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管理, 为区域内经济社会活动提供规避环境风险的决策依据。

  1 环境风险系统解析

  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由环境风险源强度、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和环境风险控制机制等三大部分构成。当环境风险源释放的环境风险因子失去控制后, 经环境介质传播后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等环境风险受体, 即可对其产生损害。

  在区域环境风险系统中, 虽然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 但不能摆脱自然环境的制约。因此, 区域环境风险问题的本质特征是由人类活动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以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决定的, 而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由复合系统及其所包含的空间层次和结构层次在区域上的分异决定。只有从环境风险系统观点出发, 才能真正揭示区域环境风险问题的本质, 才能反映区域环境风险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动态性。

  1.1 环境风险强度

  环境风险源是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源头和先决条件。区域发展所涉及的重大风险源包括:使用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的企业以及危险物质集中仓储仓库、危险物质运输等;突发环境风险有火灾、泄漏毒害、污染物治理设施的事故排放等。

  1.2 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

  作为环境风险的承受者, 是指在环境风险事故中可能受来自环境风险源不利影响的对象体, 大体可分为居民受体、环境敏感受体两大类, 具体包括在受环境风险源影响范围内工作和居住生活的人、受保护物种, 以及敏感环境要素, 如水体、土壤和大气等。

  1.3 环境风险控制机制

  环境风险控制机制是指人们对环境风险源控制设施的建设、维护及管理, 使之良好运作, 防止危险物质通过环境介质传输并对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作用过程。在危险物质释放之前,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受体之间的相互转换决定于某种系统的状态。当环境风险控制机制失效后, 环境风险源释放的危险物质作用于环境风险受体并使之受害。危险物质, 如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等物质通过火灾、爆炸、泄漏等方式释放到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 并通过这些环境介质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重金属泄漏后会进入土壤环境, 影响农作物生长, 造成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 从而对人群健康造成影响。

  2 区域环境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表1 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

  不同地区环境风险程度取决于人口分布、环境风险源强度以及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大小。因此, 须在区域环境风险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构建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 划定环境风险控制分区。

  在典型突发性污染事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环境风险系统基本特征及其已有研究, 借鉴自然灾害系统研究成果, 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相对完备性、相对独立性及针对性为原则选取典型指标, 形成以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控制和环境风险受体易损性等作为区域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框架。其中, 环境风险源的危险性取决于危险因子的状态;环境风险控制反映出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情况, 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决定于受体的暴露程度、恢复力的大小。

  区划指标体系构建后, 对各指标进行分级。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保护的特殊区域外, 将其他所有区域的各个指标分为三级, 采用专家打分法, 分别赋值。根据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控制机制和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等指标的量化结果, 计算各行政区综合风险值。依据综合风险值大小, 将划分为红线控制区 (高风险区) 、黄线控制区 (中风险区) 及绿线控制区 (低风险区) .

  3 结语

  目前,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广泛认识, 并在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 环境保护部也已于2018年1月印发了《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来规范和指导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但是从区域环境风险定量表征方法方面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此类方法研究, 不断深化区域环境风险发生机理和时空格局的关联性研究, 为此类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 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发挥更大的更有意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 2018, 4 (1) :27-29.
  [2]胡二邦,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3]薛鹏丽, 曾维华。上海市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受体脆弱性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11) :2556-2561.
  [4]王玉秀, 常艳君。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方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1999 (3) :34-39.

对应分类:
版权所有:大学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822745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