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湖山春社的园林营造特色探析
发布时间:2019-10-15
从古至今, 园林都是民俗活动载体, 其中的寺观园林更是举办各类民俗活动的场地, 这些民俗活动既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又为园林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花朝节和花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多在寺观园林、公共园林中举行, 并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日传承至今。杭州湖山春社将花神文化、花朝节和寺观园林结合在一起, 融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于其中, 凿池置石、构筑亭轩, 形成景致秀丽、独具特色的寺观园林。
在现有的文献中, 朱静宜[1]总结了西湖寺观园林公共环境特点和塑造方法, 但较少提及民俗活动对寺观园林公共性的影响。在查阅古籍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复原清代杭州湖山春社平面图, 并结合民俗活动花朝节的特点研究湖山春社的园林营造特色, 从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1、湖山春社的造园背景
1.1、湖山春社造园背景
湖山春社, 清朝西湖十八景之一, 包括湖山神庙与竹素园两大部分, 始建于清雍正九年 (1731年) , 坐落在栖霞岭南麓, 滨临金沙涧[2]。
清初, 由于葑草日长、淤沙堵塞, 加之地方豪民占地为田, 西湖湖面被陆续蚕食缩小, 于是浙江总督李卫对西湖进行疏浚。李卫在浚治西湖的同时, 还修缮古迹, 营造了湖山春社、玉带晴虹、功德崇坊、蕉石鸣琴等西湖十八景。其中, 湖山春社的建造来源于李卫的神仙思想, 他认为凡是上等的、拥有美好景色的山川河流, 都对应着上天的星宿, 那么如此看来, 西湖肯定也有上天对应的宿主, 这其中的精华, 显现在西湖的一草一木中。西湖自正月到十二月, 每月都有鲜花盛开的植物, 这些植物一定也有上天的庇佑[3]。他仔细调研了西湖周边的环境, 决定在曲院旁兴建湖山神庙来祭祀湖山之神, 当中供奉湖山正神, 旁列十二花神加之闰月花神, 故而湖山神庙也称花神庙。李卫虽胸无点墨, 但很尊重文人, 他依照曲水流觞的意境 (图1) , 在庙宇旁修建了“竹素园”。“竹素”之意为“浩瀚的典籍”, 建造之时李卫花费了不少心思, 希望文人雅士们面对这诗情画意的园林佳境能够文思泉涌、畅饮赛诗[4]。
咸丰年间, 湖山春社毁于兵乱, 光绪年间被改建为蚕学馆, 1991年杭州市园文局重建修复竹素园部分 (图2) , 1996年后正式对外开放。
1.2、花朝节与花神文化
清代秦味芸在《月令粹编》中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 百花熟。”[5]可见中国传统花朝节最早记载于春秋末期。杭州的花朝节是在农历二月十五日, 同样位于春季, 它始于唐代, 在南宋时达到巅峰, 是杭州地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节日[6]。清代花朝节延续南宋盛况, 依旧保持它的繁荣, 湖山春社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建造的。
图1 1911年弗利尔拍摄的流觞亭
下一篇:园林景观微地形塑造相关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