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鞍山市老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第一章】辽宁地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绪论
【2.1】鞍山市工业发展脉络
【2.2】鞍山工业遗产的现状
【2.3-2.4】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解析
【3.1-3.2】建立鞍山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
【3.3】采用层次性保护利用梯度
【3.4】融合鞍山城市发展建设
【3.5-3.6】采取多样的保护利用模式
【4.1】建构实体的保护再利用方法
【4.2】建筑内部空间的保护再利用方法
【4.3-4.4】建筑外部空间环保再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工业老建筑的二次开发利用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刘易斯·芒福德说过:“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工业遗产是传承城市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通过保护与再利用来实现工业遗产的再生,使之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服务是对待工业遗产的一种思路。工业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财富。
论文是对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鞍山在不停地发展,工业遗产所面临的问题也在变化,现在的对策在未来难以一劳永逸。
笔者目的是探讨鞍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种城市宏观与单体微观结合的系统性思维,系统化地建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体系,即在城市宏观层面的指导定位下再进行工业遗产实体与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
1.理清了鞍山工业脉络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结合第一手资料,首次对鞍山工业遗产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其特征,对鞍山工业遗产的多种分类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困境进行了解析。这些成果将为日后鞍山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工业历史文化研究、鞍山工业发展研究等方面提供丰富的资料。
2.首次建立了鞍山工业遗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价值评价体系,提出了层次性的保护利用梯度,解决了鞍山工业遗产目前保护利用尺度模糊的问题。
3.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融入鞍山城市发展,探讨了基于城市宏观层面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这种从城市宏观角度看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可以给政府及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4.基于原真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充分考虑鞍山工业遗产的特征,提出了鞍山工业遗产在建构实体、内部空间、外部空间环境方面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法。
参考文献
[1] 侯国政.鞍山强力转型告别“一钢独大”[N].辽宁日报,2016-01-28(005).
[2] 许东风.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D].重庆大学,2012.
[3] 张毅.与城市发展共融[D].重庆大学,2009.
[4] [加]简·雅各布斯着,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5.
[5] 英]肯尼思·鲍威尔着,于馨,杨智敏译.旧建筑的改建与重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8.
[7] 李治刚.旧建筑改扩建中的新旧组合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1.
[8] 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9] 张婧.大连产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10.
[10]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1] 闫河.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的文化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2] 青木信夫,徐苏斌,季宏.天津近代工业遗产与创意城市[J].中国建筑文化遗产,2011(1)
[13] 周腾.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利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4] 宋颖.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6
[15] 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五)[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16] 孙峰.旧工业厂房改造过程中的再构成与细部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7] 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
[18] 杨侃,赵辰.工业建筑空间再生法初探[J].新建筑,2012,02:10-16.
[19] 夏天.顺理成章地发生——莱锦创意产业园设计.[J].建筑学报,2012(1):68-72
[20] 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
[21] 丁莉.北京旧工业单层厂房空间改造及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2] 张永和,张路峰.向工业建筑学习.世界建筑,2007(7):22-23.
[23] 张松,陈鹏.上海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意园区发展--基于虹口区的调查分析及其思考[J].建筑学报,2012,(12):15-16.
[24] 苏妮.深圳市功能置换型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6] 哈静.见证沈阳工业辉煌的沈阳铸造博物馆[N].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9
[27] 陈鹏.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策研究[J]. 城市更新,2013(1):19-22
[28] 莫畏,何研 . 吉林省辽源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J]. 江西建材, 2015(8):42-44.
[29] 晋晶.面向创意产业园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0] 张宇.旧工业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
[31] 刘伟惠.上海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2] 王旭.面向展览建筑的旧工业建筑适应性改造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3] [日]浅轮三郎着.昭和制钢所廿年志[M].东京:打日本印刷株式会社,1940.
[34] 李之吉,高源镁.长春拖拉机厂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前期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4.(1):49-52.
[35] 王西京.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6] 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J].建筑学报,2008(12).10-13
[37] 于桐,产业融合背景下鞍山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J]. 城市旅游规划, 2016(20):96-97.
[38] 郭帅,任成好,鞍山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魅力中国,2010(34)57-57.
[39] 郭雪成.旧工业建筑场所重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40] 秦静.基于现象透明性视角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41] Keeneth Prampton.Le Corbusier [M].London: Thames & Hudson World of Art,2001.
[42] Mattew Weinred.London Portrait of A City[M].London;PHAIDON,2003.
[43] Niall , Kirkwood.Manufactured sites: rethinking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London ; New York : Spon Pres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