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论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东北农村传统民居产业化设计探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第一章】民居+建材中心的建筑设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满汉民居特色研究
【3.1-3.3】建材展示中心前期策划
【3.4-3.6】农村住宅产品前期准备工作
【4.1】大连唐家建材市场和住宅的整体规划设计
【4.2】建筑材料展示中心设计
【4.3-4.5】住宅产品设计和配套单体设计
【第五章】农村户型建筑专题研究
【第六章-参考文献】农村商业建筑和民居整合设计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6.1、研究结论
本次研究源于对当下东北农村在以往开发和规划过程具有盲目性和浪费性,且逐渐失去了传统的东北民居的特色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研究旨在通过大量的前期市场调研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对东北民居进行市场定位和整体的合理规划,为研究东北民居和改善东北民居做出一些建议。同时在社会和公共利益、居民利益的基础上,发现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发掘适合项目自身的设计方式和策略,针对项目种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设计研究。
本次合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东北农村居民的客户群体进行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细分为三种类型,并根据居民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系列的适合的户型设计和院落设计,通过建材展示中心,让更多的开发商和业主了解建筑产业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自身利益,加大现代专注产业化的发展。
以下是笔者在此次设计研究中的四个方面思考和总结:
1.目前最大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实现和落实国家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的规划;2.改善东北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3.对于逐渐丧失的具有东北民居特色的住宅形式要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法和前沿的设计理念,结合传统特色元素,设计出更加具有中国东北民居特色的住宅和乡村规划模式,4.需要提升建造技法和建筑施工质量,把控好农村住宅的实用性和耐久性,减少对房屋的维修程度。
6.2、研究不足
本文不足有一下几点:希望日后继续深入研究,日趋完善;对市场研究不足:由于条件有限,对于辽南农村地区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调研阶段,不能大量的走访整个辽南农村地区,只能以个别区域进行调研,无法做到全面性、大规模的神日研究,可能会对市场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影响,进而对建筑策划部分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影响。
对建筑策划不足:因条件有限,建筑策划部分和住宅策划部分缺少专业策划团队和运营团队的配合。策划部份均有笔者单独完成,固缺少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对于住宅户型的设计方面,可能会存在某些不合理因素,以后会逐步完善。
6.3、研究价值和展望
本次设计研究侧重于实际项目操作,模拟从建筑策划到方案布局合计再到建筑单体设计的全过程,注重东北农村地区的整体规划和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人文修养,从设计中更多考虑的是人性化设计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市场定位以后,依据建筑策划内容完成规划布局和设计部分的内容。
推广住宅产业化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是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减少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东北民居进行剖析,打造一个全新的属于东北民居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宅及规划,逐步跟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笔者从客观事实角度分析了东北农村急需发展产业化住宅的必要性,并且带动相关建筑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和人们都是很有利的,对长远发展也具有很深的意义。通过此次设计的不足,希望以后继续深入的剖析和研究,逐步对此项研究做出更完善的设计,最后落实到实际项目中。
参考文献
1、普通图书
[1] 汪之力,张祖刚.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
[2] 周立军,陈伯超,张成龙等. 东北民居——中国民居建筑丛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3] 陆翔,王其明. 北京四合院.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侯幼彬. 中国建筑美学.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
[6] 宋增彬(主编) . 大连老建筑[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7] 王其亨. 风水理论研究.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8] 周燕珉. 住宅精细化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9] (美) Francis D. K. Ching. 建筑: 形式、空间和秩序.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91-92
[10] 伊恩. 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 (美)C·亚历山大. 王听度等译. 建筑模式语言[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 (挪)诺伯格·舒尔茨. 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 建筑师,1986(23-26)
[13] (日)藤井明. 聚落探访.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汪晓敏,汪庆玲编着. 现代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5] 宋哗皓. 关注地域特点一一利用适宜技术进行生态农宅设计[11.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1] 王毅红,韩岗,卜永红等. 村镇既有砌体结构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现状分析[J].建筑结构,2010,40(12): 101-104
[2] 葛学礼,朱立新,郭玉江等. 适用于北方农村的节能保温型房屋[J]. 小城镇建设,2011,(04): 26-27
[3] 宋伟. 农村住宅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20):198-203.
[4] 李勇 , 戴昌强 , 王鹏 , 等 . 新农村住宅建筑特点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11).
[5] 唐泉, 宣蔚. 可再生能源在新农村住宅中的技术运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5).
[6] 王毅红, 卜永红, 韩岗等. 中国村镇民居的建造习惯与抗震性能评析[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1(3): 60-67
[7] 刘志青, 赵邦宏, 张晓军. 农村住房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 乡村经济, 2009, (9): 39-42
[8] 尹建中. 我国村镇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企业经济, 2006, (10): 90-92
[9] 夏显力. 村镇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 科技导报, 2005, 23(10): 62-64
[10] 邹德侬, 刘丛红, 赵建波.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建筑学报. 2002, (5): 4~6
[11] 单军. 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 建筑学报. 2000, (11): 22~25
3、学位论文
[1] 付烨. 居住模式与新农村住宅户型设计一一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D]. 天津: 天津大学,2010.
[2] 杨雪. 旅顺地区农村住居模式探索 [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3] 林永锦. 村镇住宅体系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初探 [D]. 上海:同济大学, 2008.
[4] 聂晨. 乡村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5] 于江. 我国城市边缘区住宅设计浅析 [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6] 任国辉. 寒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技术研宄 [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1.
[7] 郝曙光.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 [D]. 南京: 东南大学, 2006.
[8] 王育林. 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 [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5.
[9] 周巍.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 [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6.
致 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毕业已至,历时两年的论文撰写工作也告一段落。回顾其间历程,有豁然开朗时的喜悦、也有踟蹰不前时的迷惘,其间,有苦亦有甜。是老师的教导、家人的支持和同学、朋友的鼓励,才让我一次又一次坚定地走下去,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毕业设计研究。
衷心感谢两位恩师鞠伟副教授和崔岩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在研究生三年期间的谆谆教诲。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有机会参加了众多工程实践项目,开拓了自己的专业视野,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同实践结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激励着我。
衷心感谢 C+Z 工作室的崔岩总建筑师、赵涛建筑师和各位同仁们。感谢你们三年来的指导,让我在项目实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感谢你们对于我毕业设计的帮助,让我可以顺利完成设计研究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女友及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关切和问候,让我一次次重新振作,坚定向前。
衷心感谢学院的各位论文指导老师,对我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让我不断修正设计研究的不足,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