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代写本科论文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土木工程论文 > 建筑论文 >
孵化器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
发布时间:2019-10-15

5.6、孵化器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孵化器建筑楼设计与构建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第一章】众创时代企业孵化园建筑设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区位优势、功能混合及环境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孵化器建筑的发展概述
  【第四章】国内外孵化器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5.1-5.3】在孵企业人员和产业行为特征
  【5.4-5.5】孵化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原则
  【5.6】孵化器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
  【5.7-5.8】孵化器建筑的设计风格
  【第六章】孵化器建筑设计——以武汉光电创新园为例
  【参考文献】创业园区建筑物设计与实现结语与参考文献

  5.6.1、界面消解,构建开放性

  界面,在物理学中是指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物质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在建筑上,它是划分不同空间领域的实体构成或媒介地带。界面主要是指不同作用或者不同功能性质空间之间的边界,它既可以是建筑内外的边界,也可以是建筑内部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边界。内外空间界面一般是指建筑与城市或者自然之间的分界面,具有分割和限定建筑内外部的作用,同时人们还能通过内外空间界面对建筑的开放性形成初步了解和判断,如封闭性较强的界面(如石材、隔板等)一般会使人们感受到拒绝和私密的信息,而开放性较强的界面(如玻璃等)则会增加建筑的开放程度;而内部空间界面则是指根据运营或管理模式需求而进行的空间划分,旨在通过界面的形成从而影响人们在建筑内部的行为和体验的开放性。

  消解是对建筑界面一种重要设计策略,通过界面消解的手段,从而达到构建建筑空间的开放性这一本质目标,而开放性是孵化器建筑区别于普通办公建筑的一项重要特质,对于孵化器建筑而言,消解界面可以促进城市与建筑之间的空间流动,引导人们更好地进入并使用孵化建筑。基于内外界面的作用不同,消解可以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界面两个方面:

  5.6.1.1、外部空间界面的消解

  人们进入建筑方式都是遵循一个很简单的原则,即从远到近,从场地到建筑内部这样的过程,在不断靠近建筑的过程中,由于距离的原因,人与建筑之间产生的第一联系要素就是外部空间界面,因此,孵化器建筑空间的开放性能否马上被人们所感知,界面是关键和首要因素,透明式消解和架空式消解是外部空间界面消解常用的两种方式:

  1) 透明式消解

  透明式消解,顾名思义,选用透明性材料将孵化器建筑空间内部信息向外部传递,进而让人们在尚未进入建筑便可以感知到内部的功能和空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普遍都希望能在进入一个空间之前就能提前看到里面的内容,从而判断这个空间是否安全、是否适合自己的喜好、以及里面的内容是否有吸引自己的部分。

图 5-16 透明式消解策略图示
图 5-16 透明式消解策略图示

  透明性材料,一般是指常见的玻璃材料,它既可以有效地区分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界限,同时人们也可以透过玻璃观察建筑内部的空间信息。在孵化器建筑中,许多建筑师都会选择通过透明材料来增加孵化器的开放程度。在材料上,除去传统的透明玻璃材料外,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如磨砂玻璃、印花玻璃等半透明的材料也开始被运用到建筑外部空间界面中,同时,穿孔铝板、金属网架、百叶等与透明玻璃之间进行组合也可以达成界面消解的作用,而且与纯透明玻璃不同,半透明材料还能兼顾私密性的需求,在内部人员使用的时候也能在开放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在调研案例中,几乎所有孵化器建筑都运用了透明玻璃来进行界面消解:

图 5-17 透明式消解策略应用实例
图 5-17 透明式消解策略应用实例

  透明玻璃的运用极好地阐述了当代孵化器建筑的开放性的特征,人们在进入建筑之前就能提前感知到孵化器内部热切的研发商谈氛围。除此之外,运用半透明性的材料或者材料组合方式也是外部界面消解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如上表)在入口通过设置大量钢格栅组合透明玻璃共同营造出与其他空间不一样的开放空间,更加突出地形成了入口空间的氛围,用一种比全透明稍微含蓄但又有针对性的方式吸引人们进入孵化器建筑中,相较于全透明界面消解,半透明界面消解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孵化器建筑设计中可以灵活地使用半透明性和全透明性的材料,从而促进建筑外部界面的消解,更好地建构建筑的开放形象,提升人们对孵化器建筑的开放性的认知。

  当然,虽然案例中都采用了玻璃作为主要的界面材料,但是它的使用位置,构造样式和设计思路却不尽相同,可以说,界面消解不是简单的透明性材料的应用,而是针对于建筑不同功能空间、性质在不同情况下的正确运用,这正是每座建筑的不同所在。

  2) 架空式消解

  孵化器建筑的底层空间往往与周边地块相邻,甚至就在园区内部,往往会结合商业或交往空间等公共性较强的空间设计,使得孵化器底层空间更具渗透性和开放性,方便提升孵化器整体的开放共享环境氛围,更有利于不同的人们在此处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孵化器底层空间进行局部或者整体的架空处理,相较于原来呆板的外部空间界面,经过架空式消解的空间会给人们带来可感知的开放性,比原有空间更具活力,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创造出更多样的活动形式。

图 5-18 架空式消解策略图示
图 5-18 架空式消解策略图示

  架空式消解的实际案例及架空位置如下表所示,架空的空间会因为架空位置和架空的体量高度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例如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在主入口位置设计了大尺度的架空,同时一侧还通过体量切削,营造出“敞开大门迎接来宾”的观感,能有效地吸引人们进入内部一探究竟,适应于整体规模较大的孵化园区入口设计,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吸引人注意力的作用;而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孵化楼则只在会议中心入口处架空处理,体量相对较小,但主要目的是加强公共服务空间的入口形象,使人们能快速定位和发现主入口位置,同时提供顶界面的限定,让人在架空空间中能感受到不安全到安全空间之间的一种过渡感觉,构建了一种可感知的开放性,适用于中小型体量的孵化楼在有限的设计条件下增添建筑开放性的设计方法;广州万科云一期则主要在不同功能体量之间的连接处设计了架空连廊,既在功能上联系了上层空间,又在低层空间里塑造了“门框”的观感,人们可以在“门框”之中自由穿梭,往返于建筑外部空间和内部庭院之间,极大地削弱了建筑的封闭性,同时,万科云还在架空处设计了各个体量的办公出入口,更有效地增加了人们活动的频率和交往的可能性,从设计上构建了空间开放的可能性,这种架空方式也适用于中大型孵化楼之间的连接体上,小型孵化楼因为体量和规模原因往往单栋即可满足,缺少类似空间。

图 5-19 架空式消解的实际案例及架空位置表
图 5-19 架空式消解的实际案例及架空位置表

  5.6.1.2、内部空间界面的消解

  传统的办公空间因为不同的公司经营管理需具备一定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原因,功能空间相对封闭一些,流线指向清晰明了,员工往往从电梯厅就直奔工作地点,空间之间的隔离感较强。而现代的孵化器建筑则更倾向于将空间打开,将各种建筑功能空间向内外部人员开放,增加人们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可能性,当然建筑内部的开放往往包含两个阶段,可感知和可到达两个过程,只有完成这两个过程才能实现人与空间之间的交互,达到空间的开放要求。

图 5-20 孵化器建筑内部空间消解前后对比
图 5-20 孵化器建筑内部空间消解前后对比

  在确保功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消解传统的内部分隔(如实体墙体,楼板等)将会增加空间的开放性,首先,虚分隔或者无分隔的空间将会引导人们产生兴趣,然后促进人们去使用该空间,完成了从可感知到可到达的全过程体验。然后根据界面消解的部位不同可以相应地分为水平和垂直界面两种:

  1) 水平界面的消解

  主要是指弱化或者消解水平界面所建立的功能和空间的关系,打破一贯的标准层所划分的千篇一律的办公空间,从而促进不同层人们之间的视线交流,进而引导人们去体验整座建筑,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的小空间内。一般的水平界面消解形式为中庭空间的引入,当然,中庭空间的引入可以因为中庭空间的高度,置放的位置(如建筑的端部,门厅,中心等)不同而产生的不一样的效果,但这些的核心都是基于水平界面消解后所带来的开放性感知,因为水平界面被建筑师有意图地消解,从而不同垂直高度的空间都能被人们所感知到,并进而可通过交通空间而抵达,整座建筑的内部空间因而被进一步地开放。

图 5-21 水平界面消解策略图示
图 5-21 水平界面消解策略图示

  水平界面消解的实际案例如下表所示,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和乌得勒支生命科学孵化器都在中心位置设置采光大中庭,消解了建筑部分的水平界面,各个层面的人员活动和功能空间都在这里被其他人所感知到。

图 5-22 水平界面消解策略实例图示
图 5-22 水平界面消解策略实例图示

  2) 垂直界面的消解

  对比于水平界面,垂直界面主要是建筑内部的墙体等垂直方向上的界面,消解这些传统功能空间用来分隔的介质可以使不同功能空间里的人们相互产生视线交汇,甚至是信息的相互交换(如下图)。

图 5-23 垂直界面消解策略图示
图 5-23 垂直界面消解策略图示

  垂直界面的透明式消解(如下图):这是最为常见的垂直界面消解方式,因为玻璃、格栅等具有透明性的材料在有效地划分了不同功能空间的同时,还不会完全阻挡住视线的交汇,使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该空间,同时,玻璃也有容易安装、拆卸、调整等方便的构造属性,在投入使用后还可以随时调整。

图 5-24 a:固安太库孵化创新中心格栅的应用 b:万科云一期内部透明玻璃分隔 c:乌得勒支生命科学孵化器的透明玻璃分隔
图 5-24 a:固安太库孵化创新中心格栅的应用 b:万科云一期内部透明玻璃分隔 c:乌得勒支生命科学孵化器的透明玻璃分隔

  5.6.2、空间复合,营造混合性

  建筑学范畴里的“复合”一般指不同功能空间因某些关联性而并置交叠为一个新的空间整体,在空间界面消解之后,空间复合对其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对空间进行复合,可以融合不同功能进入到同一空间之内,使不同活动的发生都具备可能性,最终营造功能空间的混合性,以适应孵化器自身所特有的功能多样性的特点,方便在孵化人员的多变使用。

  归纳来说,空间复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方式:建筑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之间的复合,其中内部空间的复合又可以分为公共空间和功能空间以及相似功能功能空间,以下将分开阐述相应的情况。

图 5-25 空间复合图示
图 5-25 空间复合图示

  5.6.2.1、建筑外部空间复合形式

  建筑外部空间的复合主要是通过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而实现的,可以是建筑外部空间的全部,也可以是部分进行复合,人们在从城市空间到建筑外部空间之间自然过渡,常见的外部空间复合形式有平接式、下沉式和抬升式三种。

图 5-26 建筑外部空间复合形式图示
图 5-26 建筑外部空间复合形式图示

  1) 平接式

  平接式的空间复合形式是最常使用的形式,因为通过设置广场可以有效地缓冲使用孵化器的人员从城市到建筑的心理暗示过程,可以为周边社区的人们提供休憩停留的场地,同时,在用地宽松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广场里设计停车场、景观等有效的分流方式来实现人车分流,给孵化器的使用者增添安全性,给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融合各类使用功能提供了场地的可能性。例如,广州万科云一期中街角广场的设计,通过在广场上放置有造型艺术感的雕像,提示人们已经从城市街道进入孵化器的场地之中,给人以自然的过渡感;还有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楼,通过自身建筑形态的曲折从而在城市道路一侧创造出三个内广场,极大地增加了广场空间和实用性,使建筑出入口都能得到一定的安全距离缓冲。

  关于孵化器建筑广场的具体设计手法和措施也有很多,但这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故不再赘述。

图 5-27 广场式的空间复合形式的实例分析
图 5-27 广场式的空间复合形式的实例分析

  2) 下沉式

  一般来说,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之间都会以建筑为界限划分十分清晰,但是当通过下沉式空间复合形式时,部分建筑空间的属性就会变得模糊,会与城市空间融合,例如,下沉庭院、内部绿化庭院等空间在人们可以低成本或者无成本地方便抵达并使用时,建筑空间的穿越便发生了,原本定义为建筑内部的空间与城市空间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便于延长人们在孵化器内部停留和休憩的时间。例如,北京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内“谷”的设计,通过将内部庭院下沉设计,从入口处吸引人们穿越并体验孵化器园区,同时,在下沉庭院的两侧布置服务性较强的建筑功能,如商店、咖啡厅等,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们在园区内部的相互交流;还有,广州万科云一期的内中庭也和北京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样,都引入了下沉式庭院设计,人们都可以街道便携地到达和使用,围绕中庭设置商业性空间,积极创造出拥有多种活动可能性的混合性空间。

图 5-28 穿越式的空间复合形式的实例分析
图 5-28 穿越式的空间复合形式的实例分析

  3) 抬升式

  抬升式的空间复合形式通过将原本封闭的垂直界面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处理,使人们在进入建筑之前对建筑空间的导向性有很明确的认知,从而可以形成心理上的一种“已知感”,通过这种方式,建筑可以创造出极强的开放性、引导性,且在倾斜平面上可以结合景观设置休憩空间、交流空间等不同功能,大大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混合性。例如,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便将局部首层空间设计成可使用的大草坡形态,人们可以经过绿坡直接进入二层办公空间,或者可以在绿坡上自由交往、讨论,极大地提升了孵化器本身的亲切感(如下图)。

图 5-29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中抬升式空间复合形式的应用——绿坡的设计
图 5-29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中抬升式空间复合形式的应用——绿坡的设计

  5.6.2.2、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复合形式

  如上文所述,在孵化器建筑中功能空间包含了很多种类型的功能空间,如孵化中试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商业空间等,在传统的办公建筑中,为了保证办公空间不受干扰,这些空间之间往往会用实墙来区分。根据案例调研分析,孵化器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复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功能复合,具体如下:

  1) 水平方向上的功能复合

  水平方向上的混合化设计主要是指不同的功能板块之间通过不同的关系进行联系,特点是既较好地促进了功能之间的融合,又在合情合理地情况下保证了相互之间的独立性,流线组织方便,主要关系有以下三种:共享、相接和相离。(如图 5-30)
 

图 5-30 孵化器建筑水平方向上混合化设计的三种设计策略
图 5-30 孵化器建筑水平方向上混合化设计的三种设计策略

  2) 垂直方向上的功能复合

  垂直方向上也可以进行功能复合,特点是各功能之间的联系性会得到加强,而且,在垂直方向上穿插还能进一步丰富空间层次,同时,采用垂直方向的混合设计还可以对特别楼层进行单独层高设计,例如首层架空空间可以适当加高层高,使建筑空间尺度更加合理高效。垂直方向上的功能复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并列式的,一类是交叉式,具体类型和特点如下:

图 5-31 孵化器建筑垂直方向上混合化设计的两种设计策略
图 5-31 孵化器建筑垂直方向上混合化设计的两种设计策略

  5.6.3、模数应用,增加可变性

  在孵化器建筑中,孵化中试空间是面积占比较高的部分,而如前文所述,因孵化企业的不断更替和在孵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对孵化器建筑内孵化中试部分的可变性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对此特引入“模数”概念,即建筑学概念中的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可以是一个柱跨,也可以是几个柱跨等。引入“模数”的作用主要是将孵化器内部的孵化中试空间以标准模块的方式进行布置,使其既能以单一完整的空间通过内部的容积或者界面等变化而达到空间可变的效果,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作为多个标准模块组合而成的大空间,通过一些建筑分隔方法来进行空间细分从而满足更高层次的空间可变需求。其中,孵化中试空间的模数应用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5.6.3.1、面积模数的确定

  从案例调研中可以看出,不同规模的在孵企业对于孵化中试面积的要求具有一定差异性,结合已有的文献和实例统计笔者得出,孵化器中在孵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人数的规模一般会界定在 10-30 人之间和 50 人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孵化器建筑也属于办公建筑的类别,所以依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第 4.2.4 条的规定,“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5 ㎡”,从而可以得出孵化中试空间的面积模数应该以 50-150平方米和 250 平方米以上两种情况为主。当然,这个计算方式只是粗略的,只能作为参考值,实际使用状况还需要经过更多实践的检验。

  5.6.3.2、柱跨模数的确定

图 5-32 孵化器案例主要柱跨尺寸表
图 5-32 孵化器案例主要柱跨尺寸表

  如上表所示,调研的案例主要的柱跨尺寸集中在 7.2-10.2m 的范围之内,鉴于孵化器建筑也属于办公建筑,地下停车的必要性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在综合地下停车库的合理布置需求下,同时,笔者也参考了《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 3 分册 P14 中办公建筑的典型柱网尺寸(如下表),推断出 8.4-9m 这个范围的柱跨模数会更加适合孵化器建筑使用。

图 5-3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办公建筑的典型柱网尺寸
图 5-3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办公建筑的典型柱网尺寸

  同时,结合前面所提到的 50-150 平米作为一个孵化中试空间的面积模数,可以得出,若以 8.4-9m 为一个标准柱跨,一个孵化中试空间一般会包含 1-2 个标准柱跨,或者4 个以上的大空间设计。

  5.6.3.3、孵化中试模数空间的可变

  在孵化器建筑中,每个孵化中试模数空间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在孵企业的工作场所,只是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所占用的柱跨数量不一,为方便研究,这里的单一孵化中试模数空间以 2 个标准柱跨(8.4*8.4m)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文献和案例研究,一个模数空间里最常使用的可变方式便是通过对空间界面的改变从而达到对模数空间形态的更改,家具等摆布方式不属于建筑设计考虑范畴,故不在笔者研究范围内,空间界面从空间属性上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从位置属性上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这些不同类别的空间界面都有自己的可变方式,归纳而言,笔者认为一共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界面置入,界面移动和界面可变。

  1) 界面置入

  界面置入主要是指通过在模数空间内置入新的水平或者垂直空间界面(如墙体或楼板等),从而实现模数空间对在孵企业可变需求的适应。例如,在广州万科云一期项目(如下图 a)中,可以在孵化中试空间内灵活根据实际需要置入轻质隔墙来对空间进行进一步区分,满足企业的实际功能使用需求,这是水平界面置入的案例;垂直界面的置入据目前调研的案例来看尚未被实际应用,但其他类型的建筑空间有过类似尝试,这里一并纳入作为界面置入的一种方式作为设计参考,如广州的大石馆文化中心(如下图 b),便是通过在原有空间垂直方向上置入“十”字形的公共区间,将原有的一层平面进行重置,从而产生局部两层的多样化空间,人们可以扩大原有空间的使用范围,给原本单调的模数空间增加了可变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图 5-34 a:广州万科云一期 b:广州的大石馆文化中心
图 5-34 a:广州万科云一期 b:广州的大石馆文化中心

  2) 界面移动

  界面移动是指通过设置可移动式的空间界面,例如可折叠或者移动的墙体,可升降的楼板等来实现模数空间的可变。例如位于杭州市中心的东部软件园的 Underline 多功能咖啡馆,不同于一般的单一功能的咖啡馆,Underline 利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分隔墙,将咖啡馆内部空间自由组合从而变成一个咖啡馆+会议室或者咖啡馆+办公室,根据设计,不同组合的墙板可以将整个大空间灵活地分割成四个小空间以满足各类使用需求。

图 5-35多功能咖啡馆墙板组合示意
图 5-35多功能咖啡馆墙板组合示意

  还有利用易于拆卸的装配式楼板或者直接使用液压升降楼板,从而将竖向空间上相邻的模数空间可以相互联通,从而在竖向空间对模数空间进行改变。参考的案例是库哈斯早年设计的法国波尔多住宅,他设计了三个相互叠加的空间,最底下一层为穴状,用于家庭中最为私密的生活,最上层的房子被分为一个夫妇用的空间和一个子女用的空间,最重要的空间被夹在两层之间,是一个玻璃的架空层,被用作起居室。一个长 3.5 米、宽3米的可移动楼板在3 层房子之间穿梭;每当楼板的移动或悬空,空间都会发生改变。

图 5-36 法国波尔多住宅的可移动楼板实景和移动示意图
图 5-36 法国波尔多住宅的可移动楼板实景和移动示意图

  3) 界面可变

  上海交通大学的吕爱民教授曾在《应变建筑》一文中写到,“界面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化的概念,是指不同的空间质地交接的面,也就是分隔空间质地的面”,所以,空间界面的变化是可以改变模数空间的空间质地的,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在孵企业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变化。一般来说,界面可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建筑表皮的开合和标准模块的整体变化两种。

  建筑表皮的开合主要是指通过改变外部界面的封闭与开放程度,从而调节内部空间照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从而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如奥地利的 Kiefer 技术展示厅——一个办公楼加动态的展示空间,遮阳板利用电子设施控制开合,其变化的立面可以使得建筑内部适应室外气候变化,同时允许用户个性化的控制自己的空间(如下图)。

图 5-37 Kiefer 技术展示厅变化立面实景图
图 5-37 Kiefer 技术展示厅变化立面实景图

  还有一种界面可变方式是利用标准模块的整体变化,例如伊朗的沙里夫哈住宅项目(如下图),设计核心理念就是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盒子的移动设置从而营造或开放或封闭、或内向或外向的建筑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根据季节或功能的调节而更改,在夏季,沙里夫哈住宅提供了一个开放、透明、穿孔的空间,与宽敞的大阳台。而在德美兰的寒冷冬季里,该住宅变得封闭,仅提供最少的开口,没有夏季常用的阳台。

图 5-38 沙里夫哈住宅的界面可变实景和界面变化分析图
图 5-38 沙里夫哈住宅的界面可变实景和界面变化分析图

  5.6.4、细节为重,体现人性化

  5.6.4.1、注重功能设计的人性化

  众创时代下的孵化器建筑不仅要满足高新技术从业者在建筑内部的研发功能,还要更加注重于设计和赋予孵化器更丰富、更多样的功能来满足人们实际更高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孵化器的功能设置应依据前文所述的功能混合化趋势,而不仅仅是某一单独的功能设置,或者是仅仅两三种简单功能的拼凑。多样不同的功能之间应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彼此穿插,使得孵化器功能真正成为一个能满足在孵人员需求的“功能综合体”空间。

  在充分考虑到孵化器运营模式和工作流程以及在孵人员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在孵化单元的基础上,加入交往、休闲、会议、中试功能,使彼此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使功能之间的关系更加人性化。(如图 5-39)
 

图 5-39 功能设计的人性化策略
图 5-39 功能设计的人性化策略

  5.6.4.2、注重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在孵人员在孵化器建筑中经常属于“长时间办公+高强度脑力劳动”的工作状态,因此从行为和心理需求上迫切地需要一个充满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例如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中的茶歇区,休闲活动区的设置,在孵化单元旁适时地加入休憩空间,尺度可以适度即可,不必都追求大空间设计。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达到增加空间设计人性化的目的:

  4) 控制适当的空间距离

  在孵化器内部空间,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可以通过控制适当的空间距离来调节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距离一般分为公共和私密两个层面,例如面向投资方或企业的产品介绍、路演、研究汇报、音乐会等,就需要用较大的公共距离(4m 以内为社交距离,4m以外则是公共距离,多用于正式场合)来适应人们进行群体活动的需要;与之相反,休闲、讨论空间则应尽可能创造近距离的空间环境来促进人们的交流,一般 1.2m 以内属于个人距离,是针对陌生人的最小公共距离,也差不多是一张桌子的宽度,讨论交流一般也适宜在类似一张桌子的距离间发生。

图 5-40 调研案例中对于适当空间距离的应用图示
图 5-40 调研案例中对于适当空间距离的应用图示

  5) 重视入微的细节关怀

  决定一座建筑人性化是否到位的关键往往在于细节方面,以卫生间为例,其实每座建筑都拥有卫生间,但是卫生间正是体现细节关怀的重要方面,因孵化器功能较为繁杂,可能会吸引到不同人群进入建筑,例如经常飞来飞去的投资者,卫生间是否考虑挂钩、隔板等置物空间,以便人们可以便携放置随身行李。还有,男女卫生间比例的问题,能否根据孵化器内部高新技术从业人员一般男女比例来配置男女厕所比例,从而杜绝女卫生间经常排队而男卫生间却空置的不合理局面。除此之外,还有咖啡机的布置,在公共空间的一些角落可以直接增加咖啡空间,给内部人员在休憩时提供一种便利贴心的服务(如下图)。

图 5-41 固安太库孵化创新中心的咖啡区
图 5-41 固安太库孵化创新中心的咖啡区

  5.6.4.3、注重众创时代下的智能化设计

  众创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型的孵化器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的管理系统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以上海为例,云孵平台的人脸识别、行为跟踪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孵化器的空间和管理显得更加人性化,开始孕育真正的人工智能孵化器。

图 5-42 瞻云科技的云孵平台效果图
图 5-42 瞻云科技的云孵平台效果图

  其中,瞻云科技推出的云孵平台就是这样一个收集器和放大器,整合放大资源优势。

  通过微信或者 APP 提供办公室/工位申请,会议室预定,手机门禁,在线支付,账单管理,第三方服务入驻等等,软硬件一体化功能提高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品牌效应;通过服务整合平台更好服务于入驻企业、员工,多元化经营,将园区打造成有机的科技创新生态链系统。

  瞻云智慧感知系统,以大数据分析为技术支撑,对入驻人员进行实时抓拍以图搜图,行走中即可快速比对人脸信息,无需特殊设备,用户只需刷脸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开门。识别率高达 99.9%,提升安全性、效率和用户体验。系统可用于公共区域管理,对公共场所异常行为如:摔倒、肢体冲突、偷盗、抢夺等建立人体行为模型用于公共场合实时监控并进行通知预警,大幅缩短公众场合安全事件响应时间。区分租客于陌生人,租客信息可视化,智能管理降低人工成本。增加孵化器安全,减少经济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和谐。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对应分类:
版权所有:大学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822745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