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孵化器建筑的空间布局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孵化器建筑楼设计与构建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第一章】众创时代企业孵化园建筑设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区位优势、功能混合及环境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孵化器建筑的发展概述
【第四章】国内外孵化器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5.1-5.3】在孵企业人员和产业行为特征
【5.4-5.5】孵化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原则
【5.6】孵化器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
【5.7-5.8】孵化器建筑的设计风格
【第六章】孵化器建筑设计——以武汉光电创新园为例
【参考文献】创业园区建筑物设计与实现结语与参考文献
5.4.1、功能构成
因为孵化器拥有特殊的运营机制,因此孵化器建筑的功能构成和普通的办公建筑之间也有比较大的差距,为方便本文研究,笔者将孵化器内部功能总结归纳为四大板块,分别为孵化中试空间、共享办公空间、公共交通空间、生活后勤空间;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 5-6 孵化器建筑的功能构成
孵化中试空间——主要指为在孵企业和在孵人员提供的办公和研发空间,一般是指孵化单元、中试车间、实验室和库房部分,其中,中试车间、实验室和库房的设置与否和孵化器的规模大小有直接关系,一般中型的孵化器建筑(面积在 3 万平米以下的)里往往只有孵化单元,往往是孵化器里最重要的核心功能空间。孵化单元是指在孵人员进行研发办公的办公空间,因为孵化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需要的孵化单元也不尽相同,团队在 1-30 人一般为小的孵化单元(如下图左),或者可以几个企业一起共用一个孵化单元,30 人以上的团队则需要更宽敞和独立的孵化单元。因为孵化中试功能空间相同或相似,每个功能空间都既可以独立或者组合成为一个结构单元或空间单元,例如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的每一“瓣”花瓣都是一个完整的孵化单元,可以独立对外租赁(如下图右);中试车间、实验室则是在孵人员进行产品试验的场所,可能是多个企业联合使用的,也有企业规模较大,可以自己占用一定的中试车间。
图 5-7 孵化中试空间示意
共享办公空间——主要是指为在孵人员提供共享办公的服务空间,例如图书阅览,商务洽谈,法律、税务、风投等中介机构和满足各种分享、交流、创业指导相关的服务空间,一般是孵化器品质高低的关键功能空间,如果共享办公空间设置的合理有效,则在孵人员在里面可以享受到其他孵化器所没有的特殊培养或者交流,往往能有效促进孵化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毕业,如万科云工坊为创业项目团队提供场地和一切必要的支持,项目方可以借助云工坊的资源,参加路演,入驻项目,寻求融资和办理初创服务等(如下图);
图 5-8 万科云一期的路演空间和阅览空间
公共交通空间——主要包括门厅、大堂、走廊和电梯、楼梯为主的垂直交通空间,在孵化器建筑中,公共交通空间往往不局限于交通的功能,通常还会结合景观和家具进行设计,给在孵人员创造交往空间和场所,例如万科云一期里的走廊空间,建筑师通过在走廊增加储物柜和休息沙发来增加走廊空间的使用价值(如下图);
图 5-9 万科云一期里的走廊空间实景
生活后勤空间——主要指孵化器内为在孵人员提供的生活配套服务的功能空间,相比于其他一般办公建筑,孵化器内的在孵人员往往工作强度更大,工作时长更长,因此所需服务空间会更多,大中型的孵化器一般都会拥有例如餐饮、超市、公寓、健身房、洗衣房等相关配套服务空间,小型孵化器则因为规模限制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例如乌得勒支科学园生命科学孵化器中便只设置了咖啡厅和便利店,其他功能都未配备,但其他调研的四家孵化器均配置齐全上述功能(以下图万科云一期为例)。
图 5-10 广州万科云一期的咖啡空间和配套公寓样板房
不同的孵化器建筑因为定位不同,故其配套的建筑功能也会有所差别,例如万科云一期会更加关注于公寓配套相关的服务设施,而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则更加强调孵化功能的完整性。
下表是实际孵化器项目的功能配置表总结:
图 5-11 孵化器实际功能配置表
5.4.2、面积配比
通过对前面调研案例的统计,将孵化器建筑的四大部分功能空间——孵化中试空间、共享办公空间、公共交通空间、生活后勤空间分别对应的规模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归纳,得出下表:
图 5-12 调研孵化器建筑各功能空间占比表
其中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规模较大,总建筑面积已达 28.79 万,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南京紫金(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 D 地块、广州万科云一期则属于中等规模的孵化器建筑,总建筑面积在 5~12 万平方米之间,荷兰乌得勒支科学园生命科学孵化器则较小,总建筑面积只有 6200 平方米。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交通空间一般都在 15%以下,尽可能腾出空间给其他功能使用,而且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组团独栋设计,公共交通空间占比最高;孵化中试空间的占比为 30-35%,50-55%不等,主要原因是孵化器投资主体有所差别,万科云一期是由万科地产投资兴建,公寓配套也是其主要的经营项目,故孵化中试空间会相比企业或者政府投资的孵化器建筑面积比例上要少,而荷兰乌得勒支科学园生命科学孵化器则整体规模较小,更加注重于共享办公功能的空间,而非纯粹的孵化中试空间;共享办公空间的占比相对孵化中试空间会少一些,在 15-20%之间,共享办公空间的比例越高,功能的混合化程度就越好,对整体空间质量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最后是生活后勤空间,除万科云外,其他项目的占比都在 15-25%之间,可以满足在孵人员在孵化器内部进行各项活动的需求,当然,生活后勤空间配比越高,在孵人员的舒适度也会越高,因为各类相应配套都能在孵化器建筑内部得到解决。
根据上述分析可大概推测孵化器建筑各大功能空间之间的一般面积配比范围表:
5.5、设计原则
在充分考虑孵化器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在孵人员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在孵企业的产业行为特征和工作模式以及孵化器建筑的功能构成三方面的基础上,笔者尝试针对性的提出孵化器建筑的设计原则。
5.5.1、开放性原则(基于在孵企业开放工作模式的设计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众创时代下孵化器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宏观上说,以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孵化器建筑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关系高度契合,实现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例如北京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通过“谷”的概念将城市共享空间引入园区内部,使园区内外的关系模糊,从而使建筑和城市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建筑内部空间来说,用开放性的处理方式(开放、尽量减少实体界面)来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可以极大地提升不同功能之间的融合程度,提供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
图 5-13 固安太库孵化创新中心内部空间的相互渗透
5.5.2、功能混合化原则(基于孵化器建筑的功能构成的设计原则)
孵化器建筑从设立之初便具有功能多样性的特点,拥有包括研发、生产、商业、后勤等各类功能空间,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内部功能的混合化,例如在孵化单元内可以引入商业、餐饮、休闲、培训等功能,以便在孵人员可以随时方便使用,也促进了从业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概率的发生,如下图美国底特律创业中心二层平面所示。在孵化器中,功能混合化可以更加促进产业的集聚效应,即增加了企业之间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创新,给整个孵化器内部带来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图 5-14 美国底特律创业中心功能混合化分析图
5.5.3、可变性原则(基于在孵企业的产业行为特征的设计原则)
受在孵企业的行为特征,自由灵活的工作模式,高效合作的研发团队等因素的影响,在孵企业人员对于孵化器内部空间的灵活度和可变性要求比较高,此外,因为在孵企业人员通常都是年轻的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喜欢“动”而非“静”的工作状态,这些都决定了孵化器建筑的空间应具有可变性。同时,可变的空间设计还能满足不同在孵企业对于不同服务的需求,功能划分可增可减,空间内部可分可合,有利于一批批的企业毕业后,其他企业进驻孵化器的低成本改造,因此孵化器建筑的可变性设计方式是很重要的设计原则。如前文案例中的南京创业园科技创业研发孵化综合楼,采用大空间设计,内部空间灵活可变,可根据需要划分不同大小的工作区域,满足不同入孵企业的面积和功能需求。
图 5-15 南京紫金高新技术产业园可变研发办公示意图
5.5.4、人性化原则(基于在孵人员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设计原则)
孵化器建筑的本质还是供人使用的,所以人性化的原则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在孵人员的行为和心理需求,追求在建筑和空间层次上体现人文关怀,这是人性的基本尊重,也是建筑师必备的素养。前文提到在孵人员往往心理压力大于一般工作者,而且对空间氛围的追求也比一般工作者要高,所以更加需要人性化的设计。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