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代写本科论文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土木工程论文 > 建筑论文 >
在孵企业人员和产业行为特征
发布时间:2019-10-15

第五章 影响孵化器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及设计原则与策略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孵化器建筑楼设计与构建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第一章】众创时代企业孵化园建筑设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区位优势、功能混合及环境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孵化器建筑的发展概述
  【第四章】国内外孵化器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5.1-5.3】在孵企业人员和产业行为特征
  【5.4-5.5】孵化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原则
  【5.6】孵化器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
  【5.7-5.8】孵化器建筑的设计风格
  【第六章】孵化器建筑设计——以武汉光电创新园为例
  【参考文献】创业园区建筑物设计与实现结语与参考文献

  孵化器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有形的物理空间部分和无形的抽象要素两类,首先一类是关于物理空间的,物理空间是建筑空间的物质基础,综合地表达了建筑的形态和长度、宽度、高度等信息;另一类则是关于抽象要素的,主要是指人们的观感方面,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说,即是指通过作用于人们的感官系统而形成的各种空间氛围感受。

  在这两类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影响孵化器建筑设计的诸多因素加以整理分析,得出孵化器建筑设计所特有的影响因素有如下所述。

  5.1 在孵企业的人员构成

  对孵化器内部的使用人员构成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设计者了解使用人群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类型的在孵人员的使用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抓住影响孵化器建筑设计的主要矛盾。

  5.1.1、年龄组成

  据中国孵化器网的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孵化器内部中使用人员的年龄大多集中在 18-35 岁这个“千禧一代”(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人)的人群,占比达到 69%,同时,根据有关的人口统计显示,在 2025 年,“千禧一代”将占到总劳动力的 75%左右,未来的时代将属于“千禧一代”,因此关注“千禧一代”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是对孵化器建筑提出必然需求。

图 5-1 孵化器内部人员年龄组成
图 5-1 孵化器内部人员年龄组成

  5.1.2、受教育程度

  根据《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7》中所述,“聚集超过 163 万大专以上学历的创新创业人才,其中2016年全国孵化器吸引5864名高校科研院所创业者、1.4 万大企业离职创业者、3.7 万名连续创业者在其中创新创业,共服务近 1 万家留学人员企业和2.3万家大学生企业,吸纳 163 万名科技人员、2.1万名留学归国人员和 3.7 万名博士在其中就业。”据 MBAchina 的统计(如右图),在孵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其中专科、本科学历占了 84%,硕士和博士占了 16%,而且,近年来因为政策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博士团队”加入孵化器,在孵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正不断地增长。

图 5-2 孵化器内部人员受教育程度
图 5-2 孵化器内部人员受教育程度

  5.2、在孵企业人员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产业,创造性、新颖性、科学性都是当今众创时代下高新技术的产业特征,而对于在孵企业人员而言,他们也拥有着方方面面的需求,粗略地分,可以分成较为低级的行为需求方面,以及较为高级的心理需求方面。和其他行业的从业比较,高新技术产业从业者(即在孵企业人员)通常在行为及心理需求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根据很多调查报告研究分析,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从业者因长期从事技术型的研发工作,往往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具高压力,而工作的回馈只能满足极低的需求,从而极易产生焦虑、空虚、挫败感、疲劳等负面情绪,往往也需要更高的心理和行为需求。

  5.2.1、在孵企业人员的行为需求

  在孵化器中,入孵企业的员工大多数都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工作。而研发工作者的行为特征可以总结为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扁平化的层次梯队,接受再教育机制四个方面,因此相对应地,在孵企业人员往往有对应的行为需求:

  1) 舒适性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的高速发展,对于工作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是每日剧增,特别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在孵企业人员,时刻处于追赶不上互联网发展浪潮的危机感中,因此,他们要付出比一般行业的从业者更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劳动法所规定的每周 40 小时工作时间在高新技术产业中频繁地被无休无止的加班打破,许多在孵企业人员的工作时长都超过 8~10 个小时。同时,不同人员的研发过程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有些工作人员会在白天的工作时间更有效率,而有些人则在夜晚的时候动力十足,而且还呈现周期性,即某段时间特别有灵感,为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往往在孵人员会连续加班,甚至直接在孵化器内常驻,工作与生活的界限相当模糊。

  2) 高效合作的需求

  在孵企业人员为更加高效地完成企业提出的创业项目,通常会根据不同工作的需要,将不同的人组成一个专门的小组,在项目结束后小组随即解散,然后再投入到其他工作小组之中,这样,每次合作的小组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人员组成,而且还有可能是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学历背景下的人们。这样的团队组成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能迅速地帮助初创企业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当然,这种以项目或者说工作需要为导向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也造成了在孵人员需要在每次项目小组工作时花时间和精力去融合团队。因此,高效合作的需求是在孵人员在应对如何以很快的速度融入并适应新的项目小组的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图 5-3 固安太库孵化创新中心的培训室
图 5-3 固安太库孵化创新中心的培训室

  3) 再学习的需求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不断接受其他专业知识的再教育课程是在孵企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因为在众创时代下,国内的创业市场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创新的速度一直在加快,相对于在孵人员来说,知识必须与时俱进,如果知识层次老化的话必然会导致产品的创新度有限,即便创业成功也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为更好地促进员工的学习精神,有很多孵化器都在工作空间中建立了休闲阅读的专门区域或设立专门的培训室(如上图),让在孵人员在休憩的同时,还能阅读和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产业发展趋势。因此,每个在孵人员自从事高新技术行业以来就拥有再学习和再教育的“任务”。

  5.2.2、在孵企业人员的心理需求

  结合上文所提到的在孵企业人员的行为——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频繁高效地与不同项目小组合作以及持续再学习的需求,这些行为的叠加都会给在孵人员带来过度的疲惫感和沉重的心理压力,极易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疾病。心理是和行为密不可分的,心理能给行为带来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向,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在孵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孵人员需要良好的空间环境,给他们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如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中设置的休闲空间,就是在研发空间中加入了公共休息理疗区(如下图),茶歇区,公共活动区(台球、乒乓球)等空间,在饭后、午休等空余时间,在孵人员便可以来到这些地方休息,从而调节忙碌的工作和心理状态。

图 5-4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公共休息理疗区中的个人休息仓示意图
图 5-4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公共休息理疗区中的个人休息仓示意图

  5.3、在孵企业的产业行为特征与工作模式

  5.3.1、在孵企业的产业领域

  在孵企业的产业行为与工作模式与在孵企业所从事和创业的产业领域密切相关,从大范围来说,在孵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根据国家发布的意见中,可以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这些都是众创时代下在孵企业的主要产业领域方向,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低制造、高创意的产业,也是近年来在孵企业的热门产业领域,但总的来说都是倾向于“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领域,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这些产业领域更加注重研发和共享空间的品质。

  5.3.2、在孵企业的产业行为特征

  从前文对孵化器定义的描述中,孵化器都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载体,从运营角度来看,在孵企业往往要经过入孵—孵化—毕业(淘汰)三个过程,当在孵企业完成既定的孵化目标后就需要离开孵化器去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而被淘汰出局,而在企业孵化的同时,新的企业也在不断地进入孵化器,形成自己的循环机制。

  而孵化器建筑的服务对象在入孵企业层面通常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所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中小规模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决定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核心技术的创新速度。通常来说,科技型企业研发的产品或技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如果其研发的产品广受市场好评,则自身会获得指数型爆炸增长。例如,“摩拜单车” 公司的发展状况便是典型例子,从 16 年公司成立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已经成长为共享单车的王者,公司估值达 500 亿,一下子完成传统企业十几年甚至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研发、生产制造、传播三者都是在孵企业的产业行为特征,但是随着众创时代的到来,生产制造行为因为成本较高已经渐渐被弱化了,如“小米”公司的产品生产都采用外包策略,而传播即宣传部分往往由孵化器平台统一负责,成熟的孵化器都有自己成套的传播体系,这样下来,研发部分就是在孵企业的主导产业行为。因此在未来的孵化器建筑发展中,研发部分会被极大地加强,生产制造部分的空间面积会被适当地减少,剩余的都将是为研发部分提供公共服务的空间,例如后勤,商务等,具体功能构成会在本文后面部分重点总结。

  5.3.3、在孵企业的工作模式

  1) 开放的工作模式

  19 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之后,开放的工作模式便已出现,直到金融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下,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工作人数急剧增加,需要更大、更开放的办公空间,开放的工作模式也得以被广泛应用。

  到众创时代下的今天,开放的工作模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而在孵化企业的工作模式正是新型的开放工作模式。首先是在孵企业的研发空间往往都是大空间布局,内部的办公设施自由、人性化布置,这样有助于促进内部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极大地促进办公效率。其次,办公地点不再局限于办公室,整个孵化器内部都可以成为办公地点,真正地实现了开放的真谛,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公。

图 5-5 乌得勒支科学园孵化器和固安太库孵化中心开放工作空间
图 5-5 乌得勒支科学园孵化器和固安太库孵化中心开放工作空间

  2) 高度信息化的工作模式

  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发达化的今天,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名片。高度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在孵企业的重要工作模式,主要体现在在孵企业的从业者往往只需要拥有一台电脑,便可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视屏会议、文件传输、资源共享、24h 在线服务等等,不管从业者是否分处各地,是否不在同一服务器端口下,在互联的众创时代,各个角落都是工作环境。甚至于现在还有虚拟的办公模式,所有办公过程都在线上解决,还有荷兰的比希尔中心,直接采用虚拟的工作空间,每个员工都可以自行设计自己的办公空间,真正实现工作模式的高度信息化。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对应分类:
版权所有:大学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822745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