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1900~1991年),广东梅县人,他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在他教学思想、办学方针的影响下,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苏天赐等.这斐然成就充分证明了林风眠的教学思想在中国美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在教学中,林风眠时常告诫学生"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它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这才能成为空中自由飞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这只茧,便是艺术家早年艰辛学得的技法和所受的影响".[1]
从小毛虫到蛹、再到蝴蝶,形象的展示了艺术家成长必经的两个阶段,一是入,埋头苦学.二是出,发展创新.小毛虫也好比是我们的少年儿童,终会破茧化蝶,不期能成为艺术家,但其"破"之始,乃为"结茧",这只茧,便是少儿早期所受的美术教育之影响.笔者细观林风眠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发现其在对当时大学生的美术培养目标中所注入的教育精神,对当今形势下的少儿美术教育也是深有启发的,在此略谈一二.
1 中西结合,取长补短
在美术教育的问题上,林风眠提出"融合中西方艺术"的美术教学方针为核心的艺术观与教育观,这是一次打破了中西方艺术边界的历史性创举.在当时的国立杭州艺专,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与新奇的西方外来文化并驾齐驱,相互交融.林风眠的"中西结合"教育观对少儿美术教育也很有启示.笔者查阅数据资料,关于研究少儿美术教育的论着,多以西方国家为主,国内研究寥寥无几.即使有所研究,也多借鉴西方的少儿美术理论.然而,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所做研究也未必完全适应于我国国情.因此,少儿美术教育研究者在理论的输入中应当有所甄别,既要顺应时代,中西结合,又要个别吸收,取长补短.
2 多元化启迪儿童的美术认知
在办学、教学方面,林风眠的美术教育观无不体现着"多元化".林风眠认为灵感来源于生活,他常说"画画前,要先把东西搞清楚,研究清楚,很熟悉了再体验出自己的感情.不要去临摹,要去写生,有了体会再画出来."[2]
因此,他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对艺术理论等各方面知识的修养和学习":去读一些文艺、哲学、历史方面的书吧!充实你的心灵,增进你的感受力,启开你混浊的心智."[1]将文学、哲学、音乐等学科融入艺术教育中.办学期间,他开办图书馆、劝学生欣赏音乐、把体育当作工具培养学生的性格气质.林风眠早年的学生们以他们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经历及人生体会,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多元、开放启发式教育,重素质教育,使他们获益匪浅,对他们的成才甚至起了决定作用.早期的受教育环境对人类后天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林风眠的多元化美术教育理所当然的启发了当代的少儿美术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单一乏味的教育必然不会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的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以达成.[3]
现在的少儿美术教育,无论公立、私立,大多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美术就是画画、就是画得像、就是几张美术等级证书 美术应该是一种表达,是情感的表达、是创想的表达.首都师范大学的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在儿童美术教育里,"多元化"更多的是意味着体验的多元化.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幼儿,当言语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欣喜、忧愁、恐惧时,绘画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使其可以尽情地涂画和畅想,这是儿童对生活的一种表达.但这种表达在少儿接受了正式的美术教育时,或多或少丢失了原始气与纯真气.一些教师只关注作品的呈现效果,以成年人的眼光评判儿童画,原本一个孩子看到圆形会说盘子,现在也被教化地认清了"本质",脱口而出"圆形".儿时的生活经验化为乌有,不再对记忆有怀念.美术教育要强调儿童的生活习惯,更应保护孩子的原创与本真.在孩子确立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时,多元化的培养尤为重要.美术的多元化既是材料的多元化,又是绘画内容的多元化.材料易得,而绘画内容涉及生活种种,体验若不够,自然无所表现.林风眠先生为学生所创设的环境都是为了丰富其体验.多元化地启迪儿童的美术认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其多元化,引导其自主学习,继而改造、创造.因此,当代教师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藩篱,将引导与学生的自主相结合,激发并促进儿童"结茧"能力的发展,从培养好习惯入手,锻炼其自主自觉能力.
在谈及杭州艺专在近代艺坛上人才辈出之问题时,当年艺专的学生李霖灿讲到这样一原因"不能学书,弃而学剑"."西湖艺专不但培养出杰出的艺术人才,而且是方方面面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叹为观止."[1]
作为一个杰出学者,李霖灿的现身说法,足以说明林风眠"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教学理念,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引起当今艺术教育者的深思,多元化培养少儿的美术认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刘世敏,林风眠 .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绘画的奠基人[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131.
[2]朱朴 . 林风眠画语[M].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77:28.
[3]罗恩菲德(美).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 王德育,译 .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4.
[4] 林风眠 . 林风眠论艺[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5]杨景芝 . 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6]李钦曾,段保国 . 儿童美术学[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7]章文浩 . 浅析林风眠的美术教育思想[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
[8]杨婷婷 . 林风眠的美术教育理念对美术师范生培养的启示[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
[9]郭莉 .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