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代写本科论文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土木工程论文 > 建筑论文 >
区位优势、功能混合及环境心理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9-10-15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孵化器建筑楼设计与构建分析(←点击返回查看其余6篇)
  【第一章】众创时代企业孵化园建筑设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区位优势、功能混合及环境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孵化器建筑的发展概述
  【第四章】国内外孵化器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5.1-5.3】在孵企业人员和产业行为特征
  【5.4-5.5】孵化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原则
  【5.6】孵化器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
  【5.7-5.8】孵化器建筑的设计风格
  【第六章】孵化器建筑设计——以武汉光电创新园为例
  【参考文献】创业园区建筑物设计与实现结语与参考文献

  2.1、区位优势理论

  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客观存在的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区域有利因素。区位优势理论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相对优势)。区位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地区具有生产某一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或相对有利的条件,即区位优势。如果每个地区或国家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定产品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地区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区位优势由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等部分因素构成,而且其特点和性质制约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托区位优势,工业生产才能取得原材料、技术、生产成本和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的优势,从而获得区域比较经济利益”。

  孵化器和其他工业化建筑不同,它的区位优势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越发达的地区,其孵化器的区位优势就愈加明显。总的来说,孵化器的区位优势一般体现在环境、资本、与高等学校的合作等方面:

  1) 环境优势

  孵化器靠近实力强劲的高等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在这些环境周边孵化的企业可以得到包括人员、技术、设施等其他环境所不能赋予的优势;企业可以吸引大量高等院校的高技术人才加入,也可以便捷地获得学校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开展校企合作,方便企业借用设备和场地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开发研究。

  同时,高等学校及研究所大部分位于城市新区,周边地价往往相对低廉,相对应的孵化器的运营成本也就相对较低,在孵企业的启动成本也会随之减少,这对于创业初期的项目团队和企业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因为孵化器内的企业高新技术含量一般较高,低廉的租金成本会成为企业是否成功孵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2) 资本优势

  再次,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孵化器要相应地对在孵企业进行孵化,不可避免地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 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一般地资助企业,而是为了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开发与应用新技术产品, 因此,越是那些高技术密集开发的“热点”地区,风险投资也越活跃。入驻企业在创建初期规模不大,其经营者多数来自大企业或高校等研究机构,具有企业家素质和较高的创造能力,而且通常高技术企业所从事的都是以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为基础的开发工作,当其新颖独特的产品投放市场以于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企业往往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利润。

  2.2、功能混合理论

  功能混合理论(Mixed Uses)是指在同一地块内部或相邻地块之间布置三种或三种以上盈利的、相互兼容的、相互支持的空间功能状态。

  功能混合相关的概念还包括功能混合开发。功能混合开发(—是指对物质和空间进行有目的的改造,最终达到空间和土地用途的兼容性的混合状态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达到建筑与土地的混合功能综合开发。功能混合开发改变了以往以土地使用性质单一、用地地块机械分割、地块组团自成体系的单一模式,使各不同功能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功能混合开发对再次激活城市活力、有效缓解城市出行交通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的、合理的用地开发模式。这类开发能够使人们在某一区域实现居住、工作、游憩和购物等并以此作为开发目标。

图 2-1 功能混合开发的目标
图 2-1 功能混合开发的目标

  混合功能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不同功能(以居住和商业为例)在空间上混合方式不同,如图所示,根据美国规划协会提出的可分为建筑层面的竖向混合功能(VerticalMixed-usedBuilding)、地块层面的水平混合功能(HorizontalMixed-use Site)以及在步行尺度内综合竖向和水平的混合功能,创建混合功能步行区(Mixed-us Walkable Area)。

图 2-2 不同功能在空间上的混合方式
图 2-2 不同功能在空间上的混合方式

  而建筑单体层面的功能混合一般表现为建筑内部功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上的叠加混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就是早期混合功能的尝试。马赛公寓长 165 米,宽 24米,高 56 米,首层为敞开的柱墩,上面设置 17 层。马赛公寓一共设置了 23 种适合各种类型住户的单元,可满足不同家庭(单身到八个孩子的家庭)的需求,合计 337 个居住单位,可供 1500-1700 人入住。公寓的 7、8 层是共享服务空间,设置有各类商店和公用服务设施,如面包房、餐厅、酒店、咖啡厅、洗衣房、邮电所和药房等。17 层即屋顶层还设有幼儿园、托儿所、屋顶跑道、健身房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除了商业面积和种类较少之外,马赛公寓内各类设施应有尽有,被人们称为一座方便的“小城”。马赛公寓的设计代表了柯布西耶对住宅和公共居住问题研究的高潮点,他希望建筑能解决个人与社会的一些问题,里面的居民可以自成一体,就像一座小城一样共同生活,而不是被街区所割裂。

图 2-3 马赛公寓大楼
图 2-3 马赛公寓大楼

  本论文研究的孵化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所以孵化器内部本身就存在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交叉和混合使用,功能混合理论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上的应用也可适用于孵化器建筑或建筑群中。

  2.3、环境心理学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以说,它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心理学的交集。

  本文探讨的是孵化器内的在孵人员与孵化器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由此探究怎样的孵化环境是最符合在孵人员心愿的。

  2.3.1、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初环境心理学这一名词首次在美国医院联合会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1970 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78 年,美国心理学会议(APA)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国际应用心理学联合会也成立了环境心理学分部。1981 年欧洲成立了“国际人类及其物理环境研究学会”,同时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环境心理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1989—1994 年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中国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的进程要大大晚于世界,琐碎的研究工作散见于各杂志和书籍。首先,在 1993 年 4 月,英国着名环境心理学家 DavidCanter 受中国高校的邀请来中国讲学。同年七月,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市土木建筑学会筹备下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建筑与心理学”学研讨会。同年十二月,《建筑师》杂志特意为此次会议出版专业刊物,这些可以当作环境心理学科在中国的正式诞生。接着,这门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始加快步伐,在 1995 年的第二次会议上,创建了“中国环境行为学会”。至那开始,高校开始系统地传授环境心理学理论,这门学科也在中国开始普及。

  2.3.2、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设计相关理论

  1) 环境知觉理论

  人们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环境信息通过自身的经验加以储存、组织与重构,并把知觉对象的所有相关背景参与进来形成对环境的认识。所以环境知觉可以说是由环境信息和知觉者自身经验的预期综合而成的,对当前环境刺激的直接感官反应。

图 2-4 环境-行为相互作用
图 2-4 环境-行为相互作用

  环境认知的研究是关于孵化器内部在孵人员感知内部空间舒适感、亲切感等身体感觉差异时跟空间有关的问题,可以借此研究不同孵化企业和对应的人员、阶层所喜欢的环境和空间要素。

  2) 空间认知理论

  人依赖于环境知觉,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捕捉环境信息,通过观察所处环境特征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现象属性如方向、距离、位置等信息,慢慢加深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了解。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城市设计五要素:区域、边界、路径、标志、节点。五要素系统地研究了环境的可识别性,可识别性越高,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地图就越清晰。因此,有标志性的设计,如室内的小品、指示牌等,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认知地图。

图 2-5 城市认知地图组成五要素
图 2-5 城市认知地图组成五要素

  空间认知的研究则是在孵人员在孵化器中的生活能力研究,也可以认为是“场所感”的体现。在孵化器内部工作的人们必须了解自己在建筑内部的位置,以及自己所在的工作区域和其他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工作区域和其他空间之间的划分会较为模糊,有时又需要相当清晰。

  3) 空间行为理论

  空间行为是强调与空间有关的外在行为模式,关注人们如何共享和分割空间以调节社会互动的研究,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的研究——个人空间、领域性和私密性。

  心理学家萨默曾说:“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见的空间范围,它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任何对这个范围的侵犯与干扰都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范围就是“个人空间”。爱德华·霍尔将以个人空间为基础的人类社会交往距离及行为特征总结出了四种类型: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如下表所示。

表 2-6 人际距离和行为特征的关系
表 2-6 人际距离和行为特征的关系

  而领域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环境中对物或者空间取得控制权或占有权,并积极保护自身领域不被其他个体或群体侵入,是一种保卫自身或族群可以继续发展的行为机制。

  领域往往可以划分为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从建筑空间的角度来说,首属领域更类似于个人使用空间,个人拥有度极高,如家或办公室等;次级领域则比较类似于建筑灰空间,既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成为私人领地,如走廊、露台等;公共领域则基本属于共享空间,拥有极高的开放性; 
 

图 2-7 从左到右: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公共领域
图 2-7 从左到右: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公共领域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作为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私密感的调整来判断和决定与他人的交往程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开放,有时私密,或者两者之间进行自如地切换会令人增强应对环境的信心,故在建筑中适当考虑设置一些私密性的空间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的时候身心愉悦,更容易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想法。

  空间行为则重点研究在孵人员的生理因素(人活动的尺寸、姿势、范围等)、活动模式(进行不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差异)、使用空间的方式等,例如,长时间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研究的在孵人员往往身体会比较疲惫,心里存在一定的孤独感,因此在工作空间中穿插适当的休憩空间便显得尤为重要。

  2.4、本章小结

  本章从经济学、城市规划、心理学等角度出发,选取相应对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有价值的基础理论进行指导。首先,第一节是关于区位优势理论,主要从环境、资本等角度论述区位对于孵化器的重要性,从而指导孵化器在城市规划中应有的定位。其次,第二节则从功能混合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孵化器中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交叉和混合使用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最后,第三节则论述的是环境心理学理论,从孵化器内在孵人员本身出发,从环境知觉、空间认知、空间行为的角度分析在孵人员对孵化器建筑环境的核心需求,进而指导孵化器建筑设计。这一章的理论对后续章节总结孵化器的设计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返回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对应分类:
版权所有:大学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822745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