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代写本科论文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幼儿园交互式游戏器材设计实践
发布时间:2019-10-13
摘要

  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创造力除了“智力”之外,还包括了5个重要的能力: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流畅力),这种能力可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受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只是初级层次的,即是与自身能力相吻合,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能力。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创造力不是一种可以直接教会的东西,其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积累过程。在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任务之一。针对幼儿创造力培养,它虽然没有显著教学行为过程与成果考试评量,成效较不易立刻发现、彰显,但对大多数幼儿的成长学习与实有更多、更广、更深远的影响[1].

  一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创造力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2].幼教专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此时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备,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专家认为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像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3].

  二 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途径

  1 幼儿创造力培养需结合科学(科普)教育

  扼杀中国孩子创造力的四大因素(思维标准化、知识无活力化、发散思维发展受阻、创造力认知非凡化)中,“创造力认知非凡化”也是阻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对创造力的认识一向受到“非凡论”观点的影响,即将创造力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明联系起来,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长,是特殊能力的表现。曾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的科普作家和教育家”的卡尔萨根认为:“科学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希望在下个世纪生存得好,且其基本价值不受影响的话,那么就应该关心国民的思维、理解水平,并为未来作好规划。”,“我们真正的危险在于构造了一个基本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却几乎没有人懂科学和技术。”

  根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应超过10%,才能保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仅达到3.27%.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国过去的科普过于重视科学的功利效果,强调的是实用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使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今天的科普已不仅仅将科学视为一个器物层面的东西,科普具有了更厚重的人文内涵,它在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的同时,思考如何将当代科学文化汇入传统文化的肌体。

  我国未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主要方向,将把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创新科普技术和手段、加快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重点,突出科学素质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我们要走出创造力认知的“非凡论”的误区,大力倡导“平凡论”观点,将创造力与日常生活的革新变化结合起来,把创造力当作是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不断加以开发和利用。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紧紧围绕“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幼儿科普教育是从小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在“玩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自古即有“勤有功,嬉无益”(学排斥玩)的看法。但玩在人类行为与身心发展上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幼儿阶段的生活中,“玩游戏”占有极高的频率及极长的时段。“玩游戏”分成三种类型:

  “玩”--与物互动;“游”--与境互动;“戏”--与人互动。之所以在“玩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关键是和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密切相关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不仅证明了“玩游戏”在儿童的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证明了“玩游戏”对于儿童的创造性发展同样意义重大[4].游戏性是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是创造性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灵活丰富,游戏性强的孩子创造力强,这是因为“玩游戏”有助于幼儿对问题的解决,与发散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相关。如视觉空间能力、数学逻辑能力、自然观察能力强的孩子,具有较强的二维三维创造力,他们将来可能成为:画家、雕塑家、工业设计师、航海家等。而音乐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强的孩子,通常都有很棒的音乐律动创造力,他们将来成为舞蹈家、歌唱家,作曲、编舞的可能性较大。语言文字创造力,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人际能力、内省能力来支持,他们成为作家、演说家、节目主持人、外交家、学者、律师的机会相当大。

  三 交互式游戏器材设计实践

  为确实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达到活动普及化、项目多样化和效果社会化的科技教育的目的,针对某幼儿园的4~6岁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方案设计。经由以上对“玩游戏”的互动对象和学习应用策略分析的了解,我们可以结合科学(科普)教育,应用“物玩”、“境游”、“人戏”三大互动管道与类型,开发适合幼儿的创新游戏器材--交互式“步径”,并为科技学习经验提供实际体验机会的场所,让孩子同玩伴一起开展互动学习活动[5].

  从儿童学习者的特征来看,儿童是“游戏性”主动学习者,其学习具有“合迎否拒”的特质,尤其是学前幼儿,其作为具体操作、多感官经验的学习者,除非学习内容能引发其主动学习意愿,否则将不易被内化接受。同时,儿童又是“受限性”、“好奇性”的学习者,具有喜新厌旧的特性却又受限于定量限制(除了人体工学尺度考量外,与成人作比较,其注意区间、聚焦视野较短)、定性限制(尚在发展中的儿童,社会经验不足、较为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其吸收能力也受到相当地限制),那么提供给他们的学习活动与资讯不必一次给太多,应该要经常性更换。同时,儿童也是“破坏性”的学习者,正如工业设计有“防愚性”设计--避免产品被错误使用的机会;为儿童设计的互动学习媒介,也宜有类似的“防童性”--安全性,防止不当使用和避免破坏性等考虑。

  交互式“步径”即是幼儿游戏器材融合现代传感技术的典型应用,它由两个木梁及一系列压敏垫条组成,压敏垫条间距离为4岁儿童的正常步长,每条压敏垫都连接到两边木梁的相应电机,当儿童踩踏了压敏垫条则电路贯通,相应的两侧电机工作带动附着物如彩条或铃铛旋转(见图1所示)。

  “有目的的玩”和“有意义的玩”都是当今教育功能和学习策略发展的新走向,真正的知识是个体将实做具体经验内化后,自我重新构建而得的。古谚说得好:“我听,我忘记了;我看,我知道了;我做,我了解了。”说的正是此道理。而“玩物丧志”旧观念也进化成“玩物尚智”的新理念。在游戏器材交互式设计阶段,为了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操作的机会,除了安全的专业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安装需要科普教师辅助,其余素材的设计和制作均可由幼儿参与完成。孩子们也将自己本身已有的心像与动力投射到外界环境,并且创造出不同形式的“作品”--这也就是“做中学”教育的真意。幼儿参与式设计可以丰富幼儿探究现象、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更丰富的与人相处的机会,也能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合作交流的技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幼儿具有相当的主动权,体验到被赋予权利的感受,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学习,潜移默化地给幼儿适当指导,强化了游戏活动的创造教育价值。

  幼儿所知有限,却拥有令人惊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仅体现在他们针对交互式“步径”这一游戏器材设计出了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旋转纸盘,而且还体现在他们对于交互式“步径”的使用上。游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发展的,无强制的外在目的,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通过“物玩”、“境游”、“人戏”,孩子们可以从和外界接触、互动而得的多感官经验中,自行吸收、自我建构、主动学习、自然了解。除了步行、跑步、跳跃和站立在多个压敏垫上外,比如翻跟头、爬行、滚球、推骑玩具车等可以触发多个压敏垫条的儿童更多复杂活动得以激发,孩子们还将多个交互式“步径”器材连接在一起,以获得更长的径路体验,如作为火车开行的轨道等。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像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四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李克强总理指出:创新能力体现一国综合国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更要把创新放在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中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性阶段,要汇聚全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

  当代幼儿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给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为幼儿造就知识的殿堂,提供精神的家园。幼儿创造力培养不是以老师主导“言教”为主的被动式学习,关键在于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科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在“玩游戏”为基础的活动中,把创造力培养贯穿于交互式游戏器材设计的全过程,发挥幼儿“物玩”--主动性操作学习本能,提供“境游”--情境性体验非正式学习空间,和“人戏”--参与性交流互动机会,为幼儿带来创造性的快乐和美好的体验。希望为幼儿创造力培养的认识与实践上提供有益的参考。(图略)

  参考文献

  [1] 刘艳。 科学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2(5):58-60.

  [2] 金日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1-43.

  [3] 郭跃进。 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10):64-66.

  [4] 石洁,李菁,许熹。 为快乐休闲而设计--居住区儿童休闲设施创新设计探究[J].设计,2013(8):20-21.

  [5] 陈瑶。 浅析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设计原则[J].设计,2014(4):55-56.

对应分类:
版权所有:大学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82274534@qq.com